“我家附近有座1300多年历史的古桥,已经出现拳头大小的裂缝了,差不多有三四米长。走在这座衣锦桥上,总归有些心慌慌的。”
昨天下午,家住半山的杜先生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
桥洞壁上出现拳头宽的裂缝
杜先生所说的衣锦桥,横跨半山的上塘河上,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单孔桥。
桥北接石桥路,桥南通临丁路。石桥位于一座街心花园里,附近的人们都喜欢来这里坐坐逛逛,尤其是晚饭后,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这座桥是唐朝贞观年间造的,别说整条上塘河,可能在整个杭州都找不到比它更古老的桥了。”昨天下午,杜先生指着桥北一块落款为杭州市人民政府立的“2009年4月20日公布衣锦桥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来佐证自己的话。
据附近居民口口相传版本,唐朝,一位本地出身的朝中高官,在衣锦还乡之时捐建衣锦桥。踏着这座石桥过河,象征着步步高升。2004年前,衣锦桥已经破败不堪,因为桥前古树在桥上落籽生根,将石阶桥栏挤破成多块。碎的石板被人东一块西一块地拿走,古桥就废弃了。直到2004年整修后,桥才恢复使用,但桥的石阶和桥栏被打上了不少“补丁”。
这一次出现的裂缝是在桥南的桥洞壁上,2004年时还是完好的,所以之后没有经过修葺。记者站在桥北岸边,可以清晰看到,桥洞壁接近底部的几块雕花石壁上,有3道明显的裂缝,每道都有1米多长,最宽处有8至10厘米,目测能塞进一个成年人的拳头。而桥北面的桥洞壁则相对完好。
“古时候造桥,都是用石板围住然后填泥土压实,再盖上石板。如果泥沙漏出来,石板与石板间就会出现裂缝。”杜先生时常来附近散步,据他观察,桥洞壁上的小裂缝一直都有,但变宽还是这半个月的事情。他担心,如果桥洞壁上的裂缝继续扩大,会不会影响到整座桥的稳固?
文保所将赴现场查看桥裂原因
“我们住在石桥路一带,走去临丁路都要经过衣锦桥,特别是附近在修路,走这座桥的人更多了。”陈师傅说,他在衣锦桥上来来回回走了七八年了,昨天经人提醒才发现了裂缝,心里有点慌兮兮的。
昨天晚上,记者也就桥的历史和裂缝原因电话咨询了杭州市文保所巡查科的工作人员段虹。
“从2004年整修时发现的古碑记载来看,衣锦桥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它始建于唐朝僖宗年间(公元875年),在北宋末年因为战乱遭毁坏。此后又在元朝(1271年-1294年)重建,但在明朝(公元1623年)再次被损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具有很鲜明清代风格的衣锦桥是在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重建的。”段虹说,2003年,衣锦桥成为杭州第一批市级文保点,2009年又升级为杭州第四批文保单位。
“衣锦桥的桥名确实已有1300多年历史,但桥样肯定有所变化,桥址或许也有变化。如今的这座衣锦桥,体量较大,雕刻精美,还有通航功能,仍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段虹表示。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今天上午,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将前往衣锦桥现场查看桥洞壁开裂原因,随后向文物行政部门进行汇报,然后根据情况将会采取一定措施。
“现代建筑物也会出现开裂情况,何况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古桥,开裂也是难免的。”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说,按照过去经验判断,桥裂原因有可能是地基沉降,也有可能是植物生长把石壁顶破了。“但桥洞壁开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需要实地查看后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