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名师名校
教师的坚守:我愿意 用青春守望校园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10 10:27:52

  我愿意用青春守望校园

  38年里,我以吕洞山为圆心,辗转苗寨最偏远的学校,执教的线路图只画在吕洞山区夯沙乡“后山片”这个地方。——龙光正

  我深信普通教育培养的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特殊教育同样也能擎起一片蓝天、一弯残月。——吉思妞

  38年来,我基本上就呆在溪邳村和临江村,所想所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孩子教好,我不能辜负渔村人对我的期待。——林兴久

  每次只要有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别走!”我就迈不动离开的步子,我离不开这群可爱的孩子。——王美荣

  我的坚守你的飞翔

  每逢教师节,总有一种特殊的感动穿透我们日渐坚硬的内心。是那些平凡教师的付出让我们明白,为何平凡的背影日渐伟岸。

  让我们听听他们内心的独白。

  云南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的吉思妞在特教领域已经工作了16年,教师已经不足以概括她做的一切:“我只觉得我并不是老师,我是个母亲,是那一群残疾孩子的母亲,我仿佛感觉我是一棵大树,是一棵能为残疾孩子们遮风避雨的大树……”

  她的话语太普通了,太平常了,但就在这平常的话语中,透出打动人的力量。时间赋予这些平常的话语一种理想和信仰的色彩。没有他们的守护,孩子将失去一片明媚的天空,是他们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有时候,我们无法想象他们付出的努力。湖南省保靖县夯沙乡立口教学点的龙光正在38年里仅仅挑书进山、家访劝学和往返家校的山路至少走了7万6千公里。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没有去寻找其他在世人眼里更好的出路,而甘愿留下来守护一个村庄的文化传承。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心中不能失去的东西,坚守就是他们存在的方式和价值。他们所获的荣誉已经无法衡量他们的坚守,衡量他们的只能是乡人的口碑与人心,他们在乡土民间历史里,将是一代人心里的“文化英雄”。

  是什么让他们作出如此坚定的选择?有时候不过是个平凡的念头。安徽淮南市潘集镇后圩小学教师王美荣在这所全市最偏远的农村小学教了20年了,留住她的只是最普通的一句话:“老师,别走!”她收获的是“春天刚刚到时的荠菜”……

  在无数平凡的教师中,像他们这样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到条件更优越的地方教学,或者换一个行业;他们不是不在意物质,不是不想给家庭更美好的生活。但当他们面对选择时,他们追随了自己的内心,给懵懂的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子成为他们赋予自己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的生活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不会有这样那样的荣耀或波澜。他们的职业生涯践行着坚守这个词的内涵。

  坚守是什么?是用理想对抗时间、困难,是用信念张扬生命的激情。这是他们的自我选择和价值认同,他们的坚守是孩子飞翔的力量。当你阅读他们的故事,会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但或许,你不久又会遗忘他们的故事,而他们仍然在默默前行,无论风霜雨雪都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们就是对这土地爱得最深沉的人。 

  龙光正:“后山片”的学校教了个遍

  我来自湖南省保靖县夯沙乡立口教学点。到今年为止,我在村小当老师满38年了。

  夯沙是我们保靖县吕洞山区最偏远的乡镇。因为交通最闭塞、经济最落后、发展最缓慢,我们当地人都喊这里“后山片”。

  1975年2月,因为能写会算,我被全村男女老少顺水推舟,推上了矮坡村小的三尺讲台。在夯沙,矮坡村小最偏最远,离乡场有50多里山路。平时这里根本派不进老师,学生读书吊儿郎当的,读不到两年书就辍学了。

  为彻底改变这种情况,我甩开膀子干起来。交得起钱的,交不起钱的,读得进书的,读不进书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一个不漏地把他们请进学堂。

  在我的努力下,村民们慢慢学会了写字和算账,孩子们慢慢爱上了学校和学习。

  1984年秋季开学,原来的两个民办教师同时离开,吕洞小学五六十个学生一时间面临无人管教的尴尬局面。临危受命,我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来到吕洞小学。很快,学校的两栋烂木房教学楼推倒重建了,还圈了围墙,砌了堡坎,学校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我教的班级学生成绩从全乡最后,一下子跑到了最前头。

  蜂糖小学也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1989年3月,前不挨村后不挨寨的学校被村民卖掉了,20多个孩子无处上学。为让苗家孩子实现在家门口读书的梦想,我主动去了那里,把烂仓库改成教室,和孩子们在“仓库学堂”度过了整整3个春秋。

  3年后,我按上级安排又回到本村的矮坡村小教书,一直到2007年春天。

  矮坡村小停办后,我又来到了立口教学点。在这里,我再也不想转移了。目前这个点上只有我这根“独木”在支撑,一旦我撤退,立口、张王、蜂糖、俄力、矮坡五个村的孩子连个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都没有了。

  38年里,我以吕洞山为圆心,辗转苗寨最偏远的学堂,把自己执教的线路图只画在吕洞山区夯沙乡“后山片”这个地方。说来不知道你们信不信,我的学生里有20多个孩子相继上了中专,读了大学。我们苗寨的文化人越来越多了,我的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1] [2] 下一页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