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海盐县三毛小学二(2)班陈哲毅小朋友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配送午餐。每天中午,海盐县城中小学学生吃上的一份份配送午餐,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制作过程是否卫生安全?一早,记者便来到该县教育服务中心食堂的配餐中心,一探学生午餐的“秘诀”。
穿上白大褂,戴上帽子,洗手消毒……记者准备就绪,看到配餐中心门口有个小水池。“这是个消毒池,进操作间之前每个工作人员穿的套鞋都要浸泡、消毒。”配餐中心负责人董林祥解释说。
走进粗加工间,地面十分洁净,各式陈列一一映入眼帘:素菜刀架和荤菜刀架分开摆放,肉类清洗池和菜类清洗池也“各守其职”。雪白的墙上挂着“今日菜谱”,小学低、中、高段以及初中段的菜谱各不相同。“我们保证孩子一周内吃的菜不重样。而且每周菜谱会通过学校公布到校园网站上,让家长知晓。”董林祥说。
走出粗加工间,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吸引了记者注意。“虽然蔬菜批发商检测过,但我们还是会每天每样自我检测。”工作人员冯贤华说,“今天我检测了萝卜、青椒、冬瓜等,各项指标都合格。我们这里的蔬菜大部分都是从县里的三大蔬菜基地直接供货,保证品质。”冯贤华说,一般40多分钟就能拿到检测数据。
走进储米间,但见袋装大米整整齐齐码了大半间屋子,上面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屋子铺了实木地板,防止大米受潮。在储存间里,细盐、茴香、咖喱粉等调味品都被分装在不同的储物盒里……
闻着菜香,记者又走进了厨房。7个厨师都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手中拿着抹布,炒菜时灶台一有水滴就顺手擦掉。每个灶台上方都有编号。“每个人都要为食品安全负责。”董林祥说,厨师都持证上岗,定期培训。记者刚准备拿一撮咸菜尝尝味道,立马被制止了,“不能随意触碰这些配菜。”
饭菜出炉后,就被送进了分装间,这些饭盒被放入标注了学校、班级等信息的泡沫大箱,分送到县城的5所中小学校。每天,有7600份热气腾腾的午餐送到孩子手中。
出口处还设有留样室。一份当天的学生午餐作为样本将被保留48小时,以备抽样检测。
午餐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有摄像头监控,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整个配餐中心还配有紫外线消毒系统。正是凭着这样一分细心,这个配餐中心11年来一直安全运行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