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文学
早期古琉璃制品被称“璆琳琅玕”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9 14:14:58

  虽然当前人们对古琉璃制品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中国学者与藏家不断加入到古琉璃制品的研究领域中来,其市场前景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期的琉璃制品被称为“璆琳琅玕”,是天然玉石和人工制造玻璃的统称。提到中国古琉璃的发展史,就不得不说费昂斯珠和隋侯珠。费昂斯珠为西方学者的定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埃及。我国对费昂斯珠的使用发现于西周时期,贵族们喜欢将费昂斯珠与红玛瑙珠搭配在一起随身佩戴,这些费昂斯珠呈蓝色或绿色,形状大多为菱形、管状。虽然我国对费昂斯珠的使用比埃及晚了1500年,但色彩和风格却依然保持着埃及的风格。

  隋侯珠的称谓最早出现在李斯的《谏逐客令》,《谏逐客令》将其与和氏璧等多种珍贵的物品并列,“随和之宝”即是隋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隋珠弹雀”的典故也出自《庄子·让玉》,《墨子》也说“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几乎都将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良宝”,可见隋侯珠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价值。战国后也常有文献提到隋侯珠,但都没描述隋侯珠究竟是什么样子。直到东汉王允在《论衡·率性》中才专门提到何为隋侯珠,“天道有真伪。真者固自与天相应,伪者人加知巧,亦与真者无以异也。何以验之?《禹贡》曰‘璆琳琅玕’,此则土地所生真玉珠也。然而道人消烁五石,做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鉴鱼蚌之珠,与璆琳皆真珠也。然而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之。”王允说得明白,这种“以药作珠”的隋侯珠由人工合成材料制成,而它的珍贵则取决于它的工艺难度和装饰效果。

  古琉璃制品中还有一种叫“蜻蜓眼”,它是由珠子上一圈套一圈像蜻蜓复眼的眼圈纹而得名。这种特殊的眼睛纹样源于埃及,在埃及流行了数千年。那时的埃及人,佩戴蜻蜓眼是为了护身,在他们看来,不同的珠子和坠饰代表着不同的神祇,有着不同的法力。而蜻蜓眼传至中国后,不仅意义发生了变化——除起到护身符的作用外,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工艺上也加入了自己的创造,形成了新的品种——陶胎蜻蜓眼珠和管子。据说,这种工艺可能与费昂斯珠有关,即采用制作费昂斯珠时采用的“冷成型”的工艺,将已烧好的玻璃质眼圈镶嵌在陶胎上,再烧造成品。这种工艺使装饰纹样更加细腻、丰富,且还用于其他器物的镶嵌,如:玉剑首、青铜带钩等。无论是设计构思还是制作技艺都堪称是我国古代手工艺的经典之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范力夫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