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男子银行转账被要求开户 一怒之下办500张存折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8 08:12:44

  “我们要办500张存折!”前天下午,杭州萧山人老傅和几个朋友,来到某银行北干支行窗口要求办理存折。银行柜台在办理了70多张存折后,觉得老傅有意为难,且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秩序,决定中止办理。不过,老傅的态度很坚决,坚持要办完500张。

  说起原因,老傅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我就是为了出一口气!”

  要想转账就得开户

  老傅认为银行强拉存款

  老傅和银行“结梁子”的缘由要从上周说起,他去银行办理转账业务。

  因为生意往来,老傅常常要用到银行本票。8月14日,老傅拿着一张20万元的本票,到某银行北干支行办理转账业务,原本他以为只要几分钟就能办好的业务,却被银行告知,转账之前必须得先开户,办一张存折。

  “我之前在其他银行转账都没这样的要求!”老傅以为柜台工作人员不熟悉,还好心提醒。“我跟他说,我手上有两张他们银行的卡,只要把本票上的20万转到我的银行卡里就行了。”不过,柜台工作人员的坚持,让老傅很不能理解。“他说不行,要求我必须得先办一张存折,把20万先存到存折上,再帮我转出去。”

  因为急于转账,老傅最后“屈服”了。交上身份证、填了申请单、又交了1元钱(办理存折里面必须得有存钱)……终于,存折办好了。工作人员把本票上的20万打进了老傅的存折里,接着按照老傅的意思,再把这20万转了出去。

  回到家里,老傅越想越不是滋味。“我本身就有两张银行卡,既然有现成的账户,为什么还要另外再开一个账户?”

  后来,经朋友提醒,老傅才了解这里面的奥妙。“银行都有存款量的任务,我用其他网点的银行卡存款跟他们没关系,现在我重新在他们网点开张存折,20万存上去,就算这个网点的量了。”老傅质疑北干支行有意强拉顾客存款。

  为了出口气

  他拉上朋友办500张存折

  第二天,老傅再次找到银行,希望银行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但相关负责人一直没有露面,过了一个周末,老傅始终没等到回应。

  一怒之下,前天下午,老傅邀上几个朋友,赶到银行提出要办理500张存折。“你不是要我办存折吗?我就多办几张!”面对这样的要求,银行柜台工作人员也傻眼了,因为相关规定并没有限制一张身份证可办多少张存折,换句话说,老傅的身份证,理论上可以办无数张存折。

  一张、两张、三张……柜台工作人员只能一张张地给老傅办理存折。一直办到第70张,银行忍不下去了,觉得老傅这是有意为难,且影响了银行的正常秩序,中止给老傅继续办理存折。

  随后,银行相关负责人出面了,她说银行也很委屈,这么做都是为顾客考虑。“傅先生带的两张银行卡都是信用卡,信用卡是无息的,对顾客的收益是没有体现的。不过,我们的柜台工作人员没有和傅先生解释清楚。”

  而对于“拉存款”的质疑,银行方面也并没有否认。“开户开在哪里,这个存款就体现在该网点,这种情况并非我们一家银行,在其他银行都是存在的。”

  最后,经过协商,银行负责人向老傅当面道歉,老傅也同意不再无故办理存折了。

  老傅行为不违法但有失公德

  银行也需自省

  其实,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产生矛盾,进而采取宣泄的办法并不少见,最多的就是“整钱零存”。不过像老傅这样,要求办理一大堆存折的倒不多见。对于这种“宣泄对银行不满”的方式,采访中,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储户坚持,他们会采取报警的方式,认为储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银行的正常秩序。

  而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储户,大家则有两种意见,一是理解老傅的遭遇,觉得他只能通过这种做法来发泄不满;二是质疑这样的过激做法,觉得老傅自己爽了,却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对此,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公明做了自己的分析,首先,银行没有理由拒绝储户的要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对于所购买的产品,享受的服务享有知情权及自由选择权。“客户出现过激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未告知要求客户办存折的真实目的,导致客户合法权益受损。故银行需要首先自省,规范服务,尊重客户。”

  虽然不违法,但有失公德。“我觉得客户遇此情况,也应依法理性维权,向消协、银监会等单位投诉,非理性的维权客观上令其他客户权益受损,损人不利己。”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李阳阳/文林焱挺/漫画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