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地铁“不文明行为”屡遭曝光 国民素质再引热议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7 09:10:18

  综合报道,日前,一段“男子抱婴儿地铁把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该男子“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谴责的同时,也让“国民素质”这一热门话题再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有网友提议针对此类行为制定规章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也有专家称,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引导环境。

  地铁不文明行为屡遭曝光

  近日曝光的这段“地铁把尿”视频显示,在上海地铁3号线上,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婴儿在车厢内随地小便,溅到了旁边乘客,引发双方争吵,男青年狂爆粗口,甚至打电话要“多带几个人过来”,过程中还飞踹与其争执的女乘客。对此事件,车厢内其他乘客纷纷指责称,哪怕是婴儿,在地铁中随地小便也是不文明的,而该男子的行为更不可取。

  以上仅仅是地铁不文明行为中的一例。之前,一段名为“实拍北京地铁四惠站数男女抢座爆群殴”的视频曾经在微博被转发数千次。该视频显示,在北京地铁1号线四惠站内,几名乘客因抢座发生口角,并引发群殴,几名男女乘客在车厢里扭打成一团,车内秩序大乱,不少乘客忙着躲闪,或站在座椅上,或被迫下车。

  随着此类行为的日益增多,公众厌烦情绪也在不断增长。据媒体报道,7月份武汉曾评出了地铁不文明行为“十宗最”,具体包括站内进食、乱扔垃圾、举止不雅、上下车拥堵车门、吸烟、随地吐痰、便溺、饮用水池内洗手、携带违禁品、携带宠物。武汉地铁集团透露,对于这些不文明行为,目前主要采取的还是现场劝阻方式。为避免因罚款导致矛盾激化,从去年12月底地铁开通至今,7个月中尚未开出一张罚单。

  地铁“不文明”仅是冰山一角国民素质再引热议

  地铁中的“不文明行为”,仅仅是国人不文明行为的冰山一角。旅游中的一些恶习曾引发更多谴责。其中,不少景区文物、古迹屡屡遭人刻字最为普遍:早前,故宫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缸曾被人刻上了“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样;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八达岭长城上,不少砖石也被刻上了字;而江苏游客居然在台湾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字样;中国少年游客丁某某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的事件曾引起不小风波。

  此外,7月份杭州进入高温季时,众多游客在西湖边洗脚这一画面又被抓拍到,引发舆论哗然。

  此类例子不断见诸报端。有网友批评国人素质太低,影响国家形象。但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不应动辄上升到质疑“国民素质”的程度。

  如何规范“不文明行为”?

  “不文明行为”到底应该如何规范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破解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文明出行的宣传力度,同时可以考虑增加志愿者进行及时的引导、示范和劝阻。此外,也应完善惩罚制度,适当提高违规“成本”,对于违规者进行必要的依规处罚。

  据悉,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将正式实施,其中对“文明旅游”专门做了相关约定。

  《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而且导游“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解读《旅游法》时称,从现在来看,“文明旅游”仅仅靠游客自觉,应当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所以就可能需要通过一些法律、行政的手段,来推动游客的文明旅游程度提高得更快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一项调查表明,在支持建立惩罚制度的人群中,近八成的人赞成“狠罚”,对此,有专家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众对文明的需求,但是应该认识到,惩罚不是目的,关键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引导环境。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