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郑州昨起全面普查“楼上楼” 发现一例查处一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3 08:55:25

执法人员正在对一高层住宅楼顶层加盖的违章建筑调查取证

  □记者王磊文记者白周峰实习生崔超摄影

  阅读提示:8月20日、8月21日,大河报在重要版面连续刊发郑州“楼上楼”调查报道,引发强烈反响。昨天上午,记者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获悉,郑州市已经召开专门会议,从8月22日在全市全面普查“楼上楼”。普查完成后如何整治?“楼上楼”和楼顶绿化怎么区别?针对这些问题,昨天上午,大河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

  反响

  郑州市展开全面普查,结束后将集中整治

  “《大河报》连续报道郑州‘楼上楼’之后,郑州市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昨天,郑州市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对‘楼上楼’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昨日上午,郑州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记者。

  他说,郑州市这次普查的范围是市内五区,不包括郑东新区。根据计划,普查耗时快的话20天,慢的话得两个月。普查结束后,郑州市将对发现的“楼上楼”进行集中整治。

  热点问题1

  普查之后如何整治?

  普查结果将进行分类,不同情况处理起来也不一样

  很多市民困惑,郑州市前一段不是鼓励在楼顶进行绿化吗?在楼顶上搭个凉亭、种几棵树,算不算违规?

  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普查结束后将进行分类,不同情况处理起来也不一样。“只要占用公共空间,又属于建筑物,一律拆除。而属于楼顶绿化的话,可以视情况不同进行处理。”

  那么,什么算“建筑物”?什么算绿化?有没有具体的分类标准?

  这位负责人说,这方面郑州乃至全国都缺乏细致规定。即便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对这两个概念的规定也不是特别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建筑物”基本上指的是封闭的空间,“能住人、放设备的封闭建筑,属于建筑物”。

  至于楼顶绿化,他的态度是,支持,但要进行规范管理。在郑州市,可以先搞一个调查评估,制定绿化的规范。比如,成都可以在楼顶种大树,郑州可以吗?气候允许吗?郑州的楼顶绿化能不能种大树,能不能种草,种什么草,都要进行规范。

  热点问题2

  咋确定该不该拆?

  要看是不是建在公共空间,算不算建筑物,同时满足这两条就得拆

  这位负责人说,判断小区“楼上楼”是不是该拆,要看两条:一、是不是建在公共空间,二、算不算建筑物,同时符合这两条就得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比较好判断,在房产证上有显示的,就是私人空间;没有的,就是公共空间。

  8月21日,大河报曝光郑州市金水区海信公寓D座一住户在楼顶加盖玻璃房。这就属于典型的占用公共空间,应该予以拆除的“楼上楼”。

  他说,在公共空间,业主绝对不能建设建筑物。这不仅危害公共利益,还违反《城乡规划法》。“对于这种情况,规划部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热点问题3

  户主不配合,执法人员进不了门咋办?

  这次要动真格,如果户主自己不拆,规划部门将动用吊车拆除

  从15日至今,记者已经收集到41条实名举报线索。实地走访发现,很多“楼上楼”均符合“建在公共空间”、“属于建筑物”这两个标准,并且规划部门已经查处过,但“屹立不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规划部门执法过程中存在入户难的问题。

  昨天上午,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郑州此次普查整治“楼上楼”是动真格的,一经发现危害周围群众利益的“楼上楼”,坚决予以拆除。以海信公寓D座14楼楼顶的“楼上楼”为例,如果户主拒绝自行拆除且不配合规划部门执法,规划部门可以使用吊车将其拆除。

  热点问题4

  是不是所有楼顶绿化都鼓励?

  搞楼顶绿化是大方向,但须规范,不能只满足私利

  本报8月20日率先报道的汇港新城“空中花园”备受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初衷虽然是楼顶绿化,但结果是只能让个别业主享受。

  郑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共空间不能搞建筑,但可以搞绿化,这是一个大的方向。郑州市一年道路两侧搞绿化带,能增加多少面积?寥寥无几。如果能够绿化楼顶,增加绿化率,对解决PM2.5等问题也会有一定效果。

  但是楼顶绿化的前提是有合法政策和规范性文件。这方面,郑州还比较欠缺。他表示,公共空间绿化不能用于私人,只能为公共服务,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 记者 王磊文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