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郑州环卫正式工找临时工代岗:年龄大 身体有病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1 10:23:40

  正式工找临时工“代岗”,“吃编制”每月坐收3000:环卫工编制乱象调查

  近日,郑州汝河小区被曝有6名在编环卫工将岗位转包,雇用他人“代岗”,自己不用上班却躺在编制里每月坐收3000元。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编环卫工人为何雇人“代岗”?监管部门又为何没有“察觉”?呼唤同工同酬的今天,环卫工群体的编制为何乱象丛生?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代岗”属实相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16日,记者在汝河小区见到了被责令返岗的6名在编环卫工,对于雇人“代岗”一事,他们并不否认。朱金良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原是郑州花园口村的农民,1984年村里耕地被占后,他们被安排进郑州环卫系统工作,属于事业编制。汝河小区1985年开始入住以来,他们便承担了小区垃圾清运的工作。

  2011年,6人考虑到年龄大了,不想再那么辛苦,于是雇佣张洪海、老李夫妇和老王一共4人替他们干活。朱金良说:“老李以前在这捡垃圾、卖废品,我们也都认识,想着在不影响这个工作的情况下,商量一下就让他做了。”老李等4人的工资由6人合伙凑钱支付。“刚开始我们每人每月出300元,后来涨到四五百元。”朱金良说。

  据了解,经历近两年工资的上涨之后,目前这6位在编环卫工的工资从3100元到3700元不等。如此计算,雇人“代岗”后,他们不用干活,每个月平均坐收3000元左右。

  事发之后,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作出处理决定:一是责成汝河路街道办事处立即召回6名环卫正式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考评;二是要求6名环卫工人写出书面保证,确保不再出现“雇佣”现象;三是按照相关规定扣除其基本生活保障外,如数上报区财政,由区财政从他们以后的工资中逐步扣除。

  人性化关怀欠缺“代岗”背后是无奈

  郑州市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徐天成说,1984年共有24个占地工划到了中原区,全都从事一线环卫工作。近30年中,有的调走,有的转岗,只剩下7人还在一线,后来1人退休,就剩下他们6个。

  说起“代岗”的事儿,6人也深感无奈。他们告诉记者,因家住离工作地点30公里之外的花园口村,这28年来其实他们一直都挺辛苦、挺卖力。“年轻的时候骑自行车上班,一趟要1小时40分钟,冬天骑车冷得厉害,就推着车跑两步再骑。后来年龄大了,车骑不动了,只能坐公交,交通堵塞严重,一趟得两个多小时。”朱金良无奈地叹了口气。

  记者了解到,6人中最小的55岁,最大的58岁。随着年龄的增大,加之长期从事高强度的环卫工作,他们每个人都患有疾病。靳保平和靳长生腿部有病,李小祥患有肝病,朱金良患有腰肌劳损、骨质增生……

  “要不是年龄大了,身体有病,也不会找人顶替……”,靳保平说这话时有些哽咽,“我们也提过申请,想调到离家近一点或者轻松一点的岗位上去工作,但没人理我们。”

  目前,上级已经责令6人返岗,他们又回到每天5点起床,用两个多小时,倒3趟公交车上班的日子里。

  编制之差”留下岗位寻租空间

  据郑州市城管局披露,郑州市市内五区在编一线正式环卫工有1190人,加上管理人员共有1890名,临时环卫工有2万人左右。此次在编职工岗位转包的事件中,尽管6名在编职工的抉择有无奈之情,但事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思考。

  做着同样工作,临时工每月工资1240元,编制内员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在编和不在编的区别,带来如此悬殊的收入差别,因此留下岗位寻租的空间,而这也让编制内员工有了当“二老板”的本钱。

  7月29日,河南省新郑市72岁的环卫工高温作业中突然倒地不起,最终死亡。事后主管部门考虑到环卫工高龄化现象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另外几名70岁以上的工人解除合同,却引来他们的集体围攻:“我身体还好,这每月工资1000多元的活儿凭什么不让我干?”

  8月15日,郑州西四环一位女环卫工在高温工作中突然晕倒,附近群众发现后实施救援,但苏醒过来的环卫工坚持不叫打120,理由是怕动静大了失业。

  近日,人社部发布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悬殊的收入差别依然存在,岗位寻租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出现就很难避免。劳动力市场呼唤同工同酬,需要的是打破固有的二元结构,把编制的标签去除,把市场的体制理顺。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付昊苏 陆欢 魏莘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