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95后”来了, 大学准备好了吗?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2 09:28:35

  似乎每过5年,社会就会不自觉地给新生一代贴上时代划分的标签,很多人天然地觉得出生在这段时间的孩子有着共通的鲜明个性,会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与前人迥异的特征。“80后”、“85后”、“90后”,莫不如此。2013新学年即将拉开帷幕,出生于1995年的“95后”也将正式登上大学舞台。对于“95后”的种种猜测在校园逐渐蔓延开来。面对“95后”大军,大学做好准备了吗?

  学生个性凸显老师不贴标签

  还未正式开学,网络上关于“95后”有点“异类”、提出的问题不靠谱的消息不胫而走。“女生太多会不会厕所不够用?”“汽车服务专业是当洗车工?”……诸如此类的问题早已让人们对“95后”心有好奇和怀疑,不少大学“老生”也在私下里讨论着能否与新生们和平相处。

  与网络热议形成鲜明对比,高校里的辅导员和老师对待这个问题却异常冷静:现在就给“95后”贴标签,还为时过早。

  “我并不认为‘95后’会与1992年、1993年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他们还没有正式踏入大学校园,在没有与这群孩子有深入的接触之前,不应该急着给他们贴上标签。”华东政法大学辅导员汤君说。

  个性更为张扬、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表达的方式和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虽然大部分老师认为“95后”不见得会体现出特别的个性,但一届届学生带过来,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在学生身上还是刻上了烙印,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会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

  学生思想独立追求自我发展

  汤君告诉记者,相比于“80后”的顺从,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个体思想的独立性更强。对于学校或者老师的安排,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在他们身上,社会现实的一面被放大。即便是课表上的一门选修课,学生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来提问:这门课程对我而言到底有没有用,对我的未来是否有好处?出发点不再是这门课程是不是能提高我的素养和内涵。

  有不少教师认为,每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对于学生的个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关心的不是专业课取得了多少分数,而是更热衷于有什么方法去“赚钱”。暑假里很多学生去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甚至是创业,“及早积攒经验,为将来走上社会做铺垫”,大学新生都懂得“先发制人”。从这个层面上来看,“90后”学生更强调“自己要发展”。

  在过去,学生走入大学校园后,高考带来的兴奋感和自豪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挥之不去,很多学生不能正视新的学习任务,依旧沉浸在已经过去的喜悦之中。而面对社会的压力和升学考研,越来越多的“90后”学生意识到:“大学生了不起”的说法只属于过去,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上大学的意义不再等于一份好工作。

  直面学生变化高校积极应对

  记者发现,应对新生的到来,发动大学生力量,特别是新生资源,成为了不少大学迎新的趋势。今年,同济大学学生处联合挚友社学生社团,在全校选拔100名高年级学生对大一新生开展朋辈教育。学校专门对这100名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培训,教他们怎样取得新生的信任、怎样与新生交朋友、怎样将学校各个方面的信息准确传达给新生、怎样培养团队精神等。在开学的第一月中,这100名高年级学生将走进新生宿舍,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

  同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陈华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迎新工作上做了不少调整。针对“95后”新生个性强、善于表达的特点,学校将在入学适应期对新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辅导员会全面了解新生的学习、心理、生活、经济条件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诉求开展工作。

  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支配金钱的能力较弱,经济观念不够成熟,甚至会产生攀比的心理。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汪雨申认为,让学生在大学里树立起正确的经济观念,合理支配财富也是新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据了解,华东政法大学也开展了“新生夏令营”活动,让大一新生提前一周报到。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新生提前适应大学校园氛围,还能在逐渐了解学校环境的基础上“以新生身份迎接新生”,帮助其他前来报到的新同学。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