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房地产不能挽救温州经济
“温州模式”曾是个辉煌灿烂的品牌,这是民间实体经济的象征。上世纪80年代,从“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温州人依靠“低成本、低技术”的小商品占领市场,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纽扣、服装、开关、皮鞋、打火机等小商品是当年温州人起家的行业,在过去“短缺经济”的年代,曾为温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温州从市场寂静的富矿中挖到了“第一桶黄金”。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外向型经济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民间资金大量逃离实体经济而进入房地产开发和购置。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民间资金进入楼市,不仅严重放大了楼市走向泡沫化的风险,而且让实体经济日益“空心化”。
温州人仍然记得2006年到2011年时,温州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8045元/平方米一路上涨到34674元/平方米,6年当中足足上涨了4倍多。
但是,2011年的楼市政策收紧并没有阻止资金向房地产集中,挽救实体经济。而后,民间借贷陷入困境,人工和资金成本上升,温州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腾讯财经说,温州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大部分的实体经济老板都涉及到房地产。大的企业去投资房地产,小的企业去炒房。但是现在,房价一路下跌,直接造成了实体经济资金链的紧张。
研究温州经济多年的周甚至说,温州目前实体经济现在已经跌到谷底,几乎没有利润,大量资本逃离,没有人有心思回归实业。瑞典温商某财团一位负责人对腾讯财经表示,他今年曾经带着钱想来温州投资,却因为投资环境欠佳,在温州转了一圈之后就打道回府了。
这些观点也得到了市经贸委一位官员的默认。这位官员还告诉腾讯财经,现在温州的中小企业融资依然比较难。
显然,如果此番温州楼市政策微调背后,仍然存在政府靠楼市来救经济的思路,风险可想而知。
多位温州开发商都对腾讯财经提及,这次楼市政策的微调虽然很受欢迎,也给市场一些利好的信号,但是这些作用不会很大。因为此次松绑能够撬动的温州地产项目库存的体量非常小,根本没有办法撑起外界所谓的“盘活温州经济,改变末位GDP现状的效用。”
“希望政府能真正帮到中小企业,别再让搞实业的人们都要到房地产去赚快钱了。”上述温州市经贸委的官员说到。(罗飞江旋发自温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