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产市场套牢者的利益诉求
“事实上,不少被困的开发商不是真正的开发商,大多是温州做实业的人。”陈永锋向腾讯财经解释,据其所知,这些人大多都是包括打火机以及鞋等制造行业在内的温州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集资的模式组成开发商。
这意味着,这些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套牢在房地产市场之后,很难再抽身重返实业。而且,其中涉及到的资金并非小数目。
一个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案例是,温州9家实业老板通过当年银行得到贷款,除了实业的开销,富余的贷款便组团投进房地产开发多产权的豪宅,资金高达近50亿。但是现在,受制于温州较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这些企业的钱都还没能收回来。
陈永锋说有很多老板跟他吐槽,若仅仅是房价下跌,只要房子卖出去了,每个人亏一个亿也还亏得起,剩下的40亿还可以拿出来。但是现在被套着,房子卖不了,剩下40亿也拿不出来。
被困的还有一些做实业的老板,他们是曾经名声在外的温州炒房团的主力军,也在这一轮的楼市调控中腹背受敌。在这些叱咤全国楼市的团体中,拥有着炒房资金、民间借贷、实业投资共同组成的温州资本。2008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贷款非常宽松,温州民企多元化投资加速,在贷款“监管缺位”下,这些资金纷纷进入土地市场、房地产开发等领域。2010年前后,温州市区县屡创“地王”,投资方多为制造、贸易等实体企业的“资金联合体”。
此番温州楼市政策微调背后,折射出的就是当地经济的持续下滑和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
7月8日,在温州市委常委会上,新任市委书记陈一新代表新一届温州市委首次公开“垫底”数据:在16个经济主要指标中,2012年,温州市大多数指标处于浙江省“倒数”行列,其中人均GDP、GDP增幅、财政总收入等9项指标倒数第一,另有4项倒数第二。
2012年前11个月,温州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9.6%,据温州市经信委的调查,去年同期,受监测的15个行业中的855家重点企业,就有10个行业出现利润负增长。
伴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是,从2011年9月以来,温州房价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相比3年前的高位,现在温州房价已经下跌超过四成。房地产投资也从去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土地购置费占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38.1%,首次低于50%的比重。
温州也被指是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2012年时,温州曾大摆“地产宴席”,一次性推出52宗共计3220亩土地,供应力度前所未有。今年上半年,房地产税收和土地出让金作为拉动地方财政收入的“两驾马车”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上任不到两个月的陈一新,在此前调研中多次强调温州要重振实体经济。而温州“问计”开发商的座谈会,也是在陈一新的“嘱托”下召开。显然,调整房产政策成为了温州实体经济重振的第一步。
不过,大多数温州市的官员与腾讯财经交流时都不愿意把楼市政策和救经济关联起来。在市房屋登记中心主任黄齐看来,微调政策是基于以下几个判断:今年前7月,温州房价的环比增速已经趋稳,之前的调控目前看来已经达到效果,市场里的水分被挤出去了很多。另外,温州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已经趋向合理,库存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