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提前还贷并不划算 新婚夫妇如何巧理份子钱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1 08:22:08

  理财案例

  陈泳是本市某外企的部门总监,年薪20万元。妻子许琳是幼教老师,年薪5万元。二人于上月6日在津刚刚举办完婚礼,设席50桌,婚宴总共花费13万元。当天,亲朋随礼共计20万元,剩余7万元。对于这笔钱该如何支配,小两口犯了难。陈泳觉得,婚房贷了30万元的款,月供虽不影响生活,但有了余钱应该先以还贷为主,及早摆脱“负债生活”。而许琳则认为,以后还要生宝宝,用钱的地方会愈来愈多,不如将这笔钱先用来理财。对于小两口的困惑,理财师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用结婚礼金提前还贷并不划算

  (聚川理财高级客户经理、资深理财师陈媛媛)

  根据陈先生一家的经济状况,家庭总收入在25万元,虽然有房贷30万元的负债,但并不影响家庭基本开支,不会对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剩余7万元的结婚礼金,应该合理规划。由于家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陈先生一人,所以家庭本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比较适合稳定型和成长型的投资组合规划,在保证家庭收支状况稳健的情况下增加风险资产,提高收益。具体理财规划方案如下:

  尽管不少新人都会像陈先生一样考虑用礼金还房贷,但这种做法却并非是最好的理财方式。因为如果想用礼金还贷款就要把贷款性质、贷款利率、还款时间、家庭财产状况以及银行对提前还款细节的规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去。目前来看,一般购房还贷采用的都是等额本息还款,即购房者每月按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其中每月贷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贷款本金计算并逐月结清。把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作为还款人,每个月还给银行固定金额,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对于像陈先生夫妇这样有充足资金还房贷的新人,等额本息还款法的贷款年限一旦超过三分之一,一半甚至更多的贷款利息已经在前期支付了,剩下的月供绝大部分是本金,此时提前还房贷其实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陈先生夫妇两人刚组成家庭,处于家庭成长期。新家庭的开支比婚前大许多,建议尽早建立家庭账本,为家庭的财务收支把关。通常情况下,这段时间较大的支出会在住房贷款、子女养育上,陈先生夫妇现在是有房一族,但还没有子女,所以固定支出在房贷和平时生活消费,但同时应该考虑以后养育子女的问题,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有为子女准备教育基金的意识。

  第一,准备家庭紧急备用金。主要是用来保障在家庭发生预料以外的支出时,可以有足够的流动现金用来支付。建议预留3至6个月的支出作为家庭紧急备用金,根据陈先生夫妇的收入情况,约为2万至4万元。为保证支取的灵活性,家庭紧急备用金可采用银行活期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以目前的收益水平看,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特点,是短期投资和暂时存放现金的理想工具,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会比活期存款高,同时交易方便快捷,资金到账速度快。

  第二,建立健康保障防御系统。按目前的情况,陈先生家庭的年收入为25万元,而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于陈先生,对于陈先生来说,对个人的保障也就是对家庭的保障。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家庭责任也随之增加,在医疗开支不断涨价的今天和未来,一旦产生疾病或意外,自己的积蓄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定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建议陈先生及早为自己购买合适的寿险,保额最好在自身年收入的10倍以上,从而以高保额和高保障来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要增设健康险或重大疾病险,在产生疾病时能够得到一定医疗费用的补偿,不至于连累家人。与此同时,在保障健康后,还应该购买意外险,这就使家庭又得到了一份保障。

  第三,及时准备教育基金。作为新婚夫妇,孕育下一代必然在计划之中,而对下一代的抚养和教育,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从出生、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出国留学的教育开支一般都会给年轻家长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对于有前瞻性的家长,都会选择尽早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份保障。像陈先生夫妇现在就可以为自己未来出生的宝宝购买一部分的基金定投作为教育基金。长期投资下便于不知不觉中积攒出一笔不小的财富。而在宝宝出生之后可以购买份教育保险(放心保),既具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又有一定的保障功能和理财分红功能。

  第四,合理完善投资组合。在年收入达到25万元的家庭中,如果可以打理好这笔不菲的资金定会为家庭生活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变成前面赚钱后面流失的“漏斗式”理财,最终会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收入的提高。陈先生夫妇由于刚刚组建起一个家庭,缺乏对家庭理财的观念和知识,同时又由于工作繁忙,对收入的打理缺乏长远的规划。建议积极涉足除了活期储蓄以外其他收益高同时保障能力较强的投资渠道。陈先生可以购买适量的凭证式国债和开放式基金。国债具有收益稳妥、利率高于储蓄、免征利息税等优势,根据当前加息压力增大的实际情况,建议购买短期的一年期国债。这样可进可退,如果遇到加息,陈先生既可以确保在加息之前最大限度的享受较高的利率,同时又可以在国债到期后,及时转入其他收益更高的储蓄或国债的品种。开放式基金适合陈先生夫妇追求稳健又考虑提高收益的投资需求,它可以说是一种介于炒股和储蓄之间的投资方式,虽投资回报率不是最高,但会比较长期而稳定。在所投资的开放式基金中,可考虑其中50%购买货币市场基金,30%购买债券型基金,20%购买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中国股市的中长期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相信通过长期的投资,陈先生夫妇会获得满意的回报

  总之,成功的理财规划包含五方面:一是获得资产的增值,二是保证资产的安全,三是防患于未然给家庭上保险,四是保证老有所养,五是给子女提供充足的教育资金。对于新婚夫妇在处理彩礼的剩余资金和家庭收入时,应该以上述五点作为投资理财的原则和依据。

  遵循“四要原则”配置家庭资产

  (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天津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资深理财师吉洪春)

  投资者在进行风险管理前须首先明确“投资”与“投资规划”的定义。“简单说来,个体或家庭在扣除消费后总会留出一定积蓄以备不时之需,而将这些积蓄在不同资产工具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就是投资。相较之下,投资规划则是指根据个体或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及可实现的投资目标等,将现金配置在不同投资对象和标的产品中,以获得与风险相对应的最优收益的过程。在明确了以上两个定义后就不难发现,投资并非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持续不断选择风险、调整风险、抉择最优风险收益比的过程,尤其对于那些拥有较多资产的投资者更是如此。举例来讲,如果一个人手中仅有1万元可支配的金融资产,那么便只能选择定期储蓄或国债作为投资标的。而如果有100万元或更多资产时,所面临的就不仅是选择国债或储蓄这么简单的投资问题了,此时投资者需要在众多金融产品间进行多选,因而一个周密的资产配置规划方案便显得尤其重要。”

  在吉洪春看来,单一的金融产品往往会面临两种相对极端的结果,即较高的净收益或较大的损失。譬如2006年和2007年的基金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做好资产配置规划则是一个相对科学的投资方法,即通过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项目的合理组合,实现综合收益。“在某类金融资产单边向上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使投资者失去一部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但同时在单边下滑的弱市中也会减少本金巨亏的概率。应该讲,构建合理的投资规划是一个削峰平谷,保证长期投资收益的不二选择。”

  而具体到进行资产配置规划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时,吉洪春给出了如下“四要原则”:首先,要认识自己。这其中包括个人及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目前的收入消费情况、未来短中长期的财富需求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有望实现的投资收益目标等。如果条件允许,可做一份科学的投资风险偏好及风险适合度问卷,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其次,要认清机构。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但每家机构的经营风格与投资能力差别很大,因而投资者要区别对待各类金融机构。与此同时,对于不同机构推出的同类产品也须进行综合比较,优选其中盈利能力更为稳定的产品。第三,要认知风险。毕竟金融投资实质上就是风险投资,不同金融产品风险大小差异迥然。譬如从大类投资品种看,股票、期货、T+D等更适宜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人,而债券、货币基金则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与此同时,同一投资品类的不同产品,风险也截然不同。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既包括风险较大、投资收益不设上限的挂钩型产品,又包括低风险低收益的保本类产品。因而,投资者不仅需要在大类上划分出风险等级,同时还应对每一个投资项目做进一步风险归类。第四,要组合投资。因为投资规划的真谛是要通过合理的途径与方式来管理财富以达至人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所以只有兼顾各类投资品种并设定好投资比例,避免以偏概全,才能找到风险与收益间的最优平衡点。

来源: 今晚经济周刊 作者: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