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早上,在常山县球川镇黄泥畈村的一块田地里,10多名年轻人头顶草帽,或手持小锄头挖土,或提着装有豆种的塑料桶播种,一片忙而有序的景象。
“都是村里的小年轻,有的还是读书娃。”在地里劳动的村主任周斌相告,团县委组织“防旱抗旱青年先行”活动,他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人,不想真的在村里组织起了一支抗旱突击队,成员主要以放假在家的学生为主,也有回家避暑、探亲的务工人员,村里的老人、大户需要帮忙,他们随叫随到。
“抗旱不仅缺水,还缺人。”田块属于种粮大户徐家兴,他指着田边的一条干涸的小水沟告诉笔者,这块地有20多亩,因靠近山边很难取水,种晚稻已经没了指望,县农业局的专家建议改种秋大豆,但要在赶在20日前播种完,不然就会错过时节。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徐家兴却遇上了雇不到人的尴尬,他说,留在村里种地的人本来就不多,天这么热人更难找,没想到村里组织了抗旱队,正好帮了他的大忙。有了这支生力军,徐家兴估计最多3天,这20亩秋大豆就能播种完毕。
本报讯(通讯员祝海青)“新鲜苦瓜4箱、南瓜200斤箱、冬瓜200斤……”8月14日上午,笔者来到位于江山市凤林镇的市康圣专业合作社,在包装厂房里看到,合作社负责人孔炜在统计发往超市的新鲜蔬菜,忙得不可开交。包装厂房的另外一边,数位凤林村民正等着购买冬瓜干。
眼下正值干旱季节,很多蔬菜种植大户正发愁蔬菜被晒伤、晒丑。孔炜却没有发愁,他有自己的经营秘诀,即一方面积极开展灌溉等自救措施以提高产量,另一方面,转变思路,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来转移种植风险。
孔炜说,要把被晒伤的那部分蔬菜利用起来,实现价值最大化。他投资200多万元,在常山县办起了一家占地4亩的农产品加工厂。
“一些晒伤的蔬菜,如冬瓜等,通过深加工,加工成冬瓜果脯等副食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每斤高达18元。”
孔炜告诉笔者,受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影响,合作社的蔬菜产量和质量不如往年,但通过深加工的措施,预计合作社今年的收入可以和去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