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学生防身锦囊:财物别外露 勿轻信"赚钱好事"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0 10:27:16

   小心熟人设陷阱

  群体:熟人、网友

  个案:小余(化名)是南昌某高校大三学子。今年初,他听网友说在某市有一份“高报酬、稳挣钱”的工作,于是立刻收拾行李“投奔”网友。可之后,小余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学校无法联系到小余,于是报警。经当地警方的协助调查,民警查明小余“投奔”网友后,便陷入了传销窝点。传销组织要求小余发展下线,小余不忍“将错就错”,于是与传销组织“硬碰硬”,最终伤重而亡。警方赶到时,为时已晚。

  提醒:南昌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学子单纯,社会经验少,对于一些外部信号没有甄别能力,类似案件在南昌众多高校聚集地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该案中,犯罪分子利用小余“急切找工作”的心理,设下圈套。一般而言,下这种套的人多为受害者的亲朋好友以及颇有好感的网友。打着“挣钱”、“有好工作”、“来当地游玩”等的幌子,实施传销活动。学子碰到这些情况,应多与家人、亲友商量,更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真理。“好事”落在自己身上,要尽量多查资料核实。一旦不幸落入传销组织,千万不要“硬碰硬”,而是要寻找合适机会向外传递求救信号,与犯罪分子周旋,等待警方解救。

  “国家给补贴”应找学校求证

  个案:去年9月,来昌读书的小王(化名)接到电话称“根据国家政策,每个入读某大学的学子都可获财政部补贴,本科生每人5000元。请把你的账号发过来……”家境一般的小王听后惊喜不已,立刻将账号和个人信息都告诉了对方。

  不过,对方并未急着给小王打“补贴”,而是不停地以各种借口要求小王将钱打入对方账号。小王觉得纳闷,随后在校园内一打听才知此事子虚乌有。小王立刻报警求助。

  但小王的父母却已损失数千元。原来,犯罪分子知晓小王的个人信息后,拿着这些个人信息致电小王的父母,详细说出小王身份证号码、入读的学校名称、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犯罪分子表示,小王所在的学校有补贴,但要先缴纳相关税金等费用。小王父母误以为是学校组织的行为,相信了犯罪分子,如数将钱打进对方的账户……

  提醒:业内人士称,这是利用学校、家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实施的诈骗活动。

  校园内的诈骗案多与银行卡等有关,形式多样。有的是制作假网站,诱导学子订机票、车票等实施诈骗活动。在南昌,就曾有学子因进入不正规网站订飞机票而损失5800元。还有的犯罪分子扮“富二代”,穿戴名牌、开豪车,对学子谎称:自己和朋友都来自港澳,由于出了车祸,证件等均被警方扣押,(港澳)银行卡(在内地)不通用、手机又无法联通,希望“借用”一下受害人的银行卡。不少心地善良的女生会上当,往往银行卡一旦“借出”,损失就出现了。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一般而言,如果国家对学子有补贴,一定是先将钱打入学校、单位、组织,之后再由学校发放至学子账户中,不会“一对一”寻找“补贴对象”。警方表示,但凡涉及金钱、银行卡等个人财产安全的事件,当事人应多冷静考虑,多数情况下,这些都是骗局。

  女生当心网络色狼

  个案:不到14周岁的小丽(化名)就读于南昌一所大专院校。今年春节期间,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20岁的“大哥哥”。两人见过两次面,小丽自认为很了解这位

  “大哥哥”。随后,“大哥哥”便4次用花言巧语将小丽骗入宾馆,对小丽进行猥亵。尽管如此,小丽依旧不认为“大哥哥”侵犯过自己的权益。直到父母发现,才报警。民警表示,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发现其性格内向、孤僻,日常生活中不爱交流,只在网上“交朋友”。

  提醒:民警介绍,少数高校女学生发展网恋,最终被犯罪分子侵犯,甚至人财两空。这种事情涉及个人情感,外人的提醒作用不大。警方呼吁,高校女生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一旦被侵犯,切不可忍辱不做声,应该掌握证据后及时报警,让法律给予犯罪分子应有的惩罚。

  录取通知书附安全须知

  又到9月开学季。但怀揣学费、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新生们,一不小心会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南昌市蛟桥派出所陈所长介绍,该辖区有七所大专院校,分别是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文艺职业学院。辖区内有六七万流动人口。

  去年,该所抓获各类犯罪分子73名,相当一部分案件与学校、学子有关。

  针对高校学生群体,该所全力推广社会服务平台,学子可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拍图后上传,一旦丢失,方便警方寻找。值得一提的是,该所统一印制网上公安局宣传卡片,并装进新生录取通知书内,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增加关于新生入学警方温馨提示的告知,这将给入学的新生提供安全保护提醒。

来源: 大江网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