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2点开始
最热时扎在阳光最猛的地方
昨天中午11点半,记者来到余杭区气象局,杨志江、毛宇、朱铁、秦志捷四人正在准备野外作业,他们嘴里还嚼着饭菜,但厚厚的迷彩服已经穿上了身。
记者好奇地问,穿这么厚的衣服去野外不热吗?
25岁的毛宇从青岛海洋大学毕业以后就一头扎到了余杭:“中午都有40多度,迷彩服穿着又厚又闷,脱了凉快但更容易中暑晒伤,所以还是穿着好。这两天大家全部连轴转,本来我们是7人出动的,但好几个人已经中暑倒下了,我们几个情况好点的就硬撑一下。”
从余杭气象局到百丈镇有60多公里路程,发射架和炮弹必须分车装,一次至少出动两辆车。
杨志江一边开车一边告诉记者,这半个月来,他们几乎天天都要往山里跑:“好多人对人工增雨并不太了解,其实人工增雨作业是个技术活。每天中午12点到傍晚时分才是人工增雨的作业时间,因为这时空气对流强烈,容易形成云团。我们的野外作业一般是从下午开始,一直延续到傍晚六七点钟,如果没有合适的云层,就只能等。”
中午12点半,杨志江带领的增雨小分队到达了人工增雨作业点——百丈石竹园村公墓。光秃秃的山头没有一点阴凉地,几名队员因为被毒辣辣的太阳烤了数日,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暑反应,皮肤也被晒得发红发黑,几个队员身上都有横七竖八的刮痧痕迹。
上星期,杨志江让队员去网上买了一把大的塑料遮阳伞,每次出发前都会带上,到了山头大家就七手八脚地把伞撑起来,在唯一一片五六平方米大的伞下阴凉地里喘口气。
在最热的时候,扎在阳光最猛的地方。这就是杨志江和他的小分队每天下午的经历。在车子后排座位上,记者发现了3个热水壶,还有方便面和饼干。
杨志江说这就是他们常备的晚餐: “人工增雨作业通常在地势高的开阔地带,附近没有人家,也没有水电,我们只能自带开水,饿了渴了随便对付一下。有时候也会带西瓜,但太阳烤久了,切开来吃都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