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划无人管、“上不完”的辅导班、“宅”一族、“候鸟”生活,这些暑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教育部在官网发布了“中小学生暑期生活‘诊疗’”图,针对这几类不健康的假期生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诊疗”建议。记者也进行了调查,上辅导班、候鸟生活现象,在杭州比较普遍。有家长认为,不应该一棍子打死,上辅导班,不是病。
四种暑假生活
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部指出,暑期生活方式不健康,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无计划无人管”是指自主意识很强、随父辈生活但父辈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的学生,假期内尝试各种新奇项目,如留恋游戏场所或结伴游泳等。而这些活动的不可预知因素太多,危险系数也很高,并且出入游戏场所与社会闲散人员过多接触,学生可能会沾染各种不良嗜好。
“‘宅’一族”是指学生暑假期间大多数时间“宅”在家里,他们不是写作业就是玩电脑或者看电视。众所周知,沉溺于电子产品会造成视力下降,并且,目前电视节目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有很多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在没有适当引导的情况下接触,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上不完’的辅导班”是指家长比较严厉,而且对其寄予了过高希望的学生,被家长要求假期补课或者学习其他技艺。但是被家长安排的暑假一旦过于枯燥或者不符合孩子的喜好,大多数会遭到孩子的抵触,从而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候鸟’生活”则是指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一到假期就做“候鸟”飞到父母身边,到大城市见识一下世面的情况。虽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暑期能够与父母相聚是很美好的事情,但由于家长仍要忙于工作,孩子假期生活多为单调、乏味;而且缺少照顾、容易带来生命安全问题。
上辅导班不健康
有家长持反对态度
上辅导班,在杭州大部分中小学生暑假生活中最常见。一项关于暑期生活的调查显示,去年暑假,58名中小学生中,有51人在各式各样的暑期班里度过整个假期,比例高达88%。今年更是有两家机构,因抢生源,而爆出打群架的闹剧。
彤彤下半年上初一,这个暑假报了数学、英语两门补习班,还要准备钢琴考级。她妈妈说,她不认为上辅导班是种病,趁着暑假多补习,总比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来得好。
针对暑期生活的“四种病”,教育部还开出了“药方”:学生应主动计划假期内容,针对自己的喜好设置主题,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应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暑期生活中;教师应多建议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的暑期实践;全社会应支持对孩子学习了解社会生活有帮助的行动,如开放部分学习场馆、科学组织活动项目等。
过着候鸟生活的留守儿童,杭州也不少。今年上城区青少年宫专门为这群孩子推出了“流动少年宫”,并在全区52个社区推广。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主任张欢说:“相比其他孩子,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暑假缺少父母的陪伴,暑期活动不多,这种形式更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