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一个经济发展、物价飞涨的年代,面对如此疯狂的CPI,如此高傲的物价水平,如果一个月给你600元,你能淡定的生存下来吗?
近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新生录取通知书的信封里,夹有一封"致新生家长的信",其中有句这样的话:学校提倡勤俭节约,崇尚俭以养德的传统文化。实践证明,过高的消费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使一些学生追求生活享受、相互攀比、不求上进。建议您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一般为600元,最高不超过800-1000元。
此事一经流出,就立马引发广大80、90后的网友吐槽:这是十年前吗?老师太忙,忘改标准了?许多人觉得以目前的物价,肯定是不够的。但还有小部分人也赞同这种做法,认为学生的本质就是学习,不是消费享受的。
那么,这个标准是怎么出来的呢?有记者采访到该学校老师,说主要是根据在校生的消费调查得出的。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每月消费都在1000元以内,1200元比较个别。我们也调查过,这里的早餐大概3元,中餐、晚饭大概在7元。可问题就来了,这只是体现了生活四面“衣食住行”中“食”方面的费用,那其他方面的费用怎么算?
就此问题,君领财富的分析师王一捷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大学生活费的高低与否,与学校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有关,比如西部可能600元足够花了,但在浙江宁波这地段,600元是不够的。虽然学校提倡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谨记在心的。但是这种“勤俭”的文化内涵,不能单单的“用钱来衡量”,中国特色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内涵也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取精去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君领财富分析师王一捷分析,以此为出发点引出了对大学生的生活处事问题的想法。认为大学生活其实不应该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教室,食堂和宿舍。600元只能是让学生呆在学校这个小小的圈子里,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死读书”的生活状态。以咱们自己的切身经历而谈,这样状态的学生,出校园到社会之后,想要在这复杂的社交圈里生存,角色的转换,生活的习惯,是比较难以适应的。高中是我们全身心学习,培养和体现“智”的时期,而大学则是需要我们学习着,怎样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有青年”。我们不光要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会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要想、要学习的。智力是我们进入行业的门槛,道德、才艺是决定我们在行业部门长久待下去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