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34款已披露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不如预期
此前一向以高收益高发行量活跃在理财产品市场的中小银行遇到了“麻烦事”。昨日,有数据显示,多家中小银行开始面临产品预期收益率不达标的危机,其中,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南商(中国)银行、广东华兴银行、上海银行等银行分别因多款产品未达预期收益排在理财产品问题榜前列。业内人士称:“一旦出现相关预期收益率不达标、兑付危机等声誉风险,对这些银行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
文/记者李婧暄实习生卢娜
同花顺iFinD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各大银行共发行了12622款理财产品,其中建行以1115款产品发行量高居榜首。一些中小型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榜上表现出色,南京银行以400款产品的发行量排第九名,江苏银行、恒丰银行、上海银行、渤海银行等中小银行也纷纷挤进前20名。
现象:中小银行靠收益率“上位”
此前,普益财富的相关统计结果也显示,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发行也多次超越国有行,跃居三大阵营的第二位,仅次于发行量第一的股份制银行。
数据显示,2013年第2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继续保持增长,发行数量为12332款,发行规模约为13.93万亿元。从银行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仍然是产品发行主力,其发行数量占比为42.95%,城市商业银行发行数量占比为28.27%,国有银行发行数量占比为21.91%。
为抢占市场份额,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成为了中小银行抢占市场的利器,据报道,南京银行上半年年化预期收益超过4.5%的产品占比达到70%,渤海银行预期收益超过4.5%的产品占比更是达到73%。
普益财富根据对二季度到期并且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分析,从到期产品平均EI值(到期收益率/同期限理论存款利率)来看,表现较好的前10名银行依次为星展银行、东莞银行、泉州银行、兴业银行、齐商银行、鄞州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吴江农商银行、汉口银行和华融湘江银行,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银行。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除尚未披露收益情况的产品外,共有334款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未达到产品发行时的预期收益率,占期内到期的全部银行理财产品总数的1.25%。
根据相关报道,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兴业银行共有100款理财产品未达到其发行前承诺给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水平,其问题产品的占比为12.18%。此外,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南商(中国)银行、广东华兴银行、上海银行也分别因24款、21款、16款、10款产品未达预期收益,排在问题榜前列。此外,广东华兴银行未达预期收益率的产品为10款,占其全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比重分别为16.39%。
尴尬:中小银行“忍痛”献收益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认为,从当前理财产品发展特征来分析,收益较高的银行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模比例较高,这类银行主要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商行;其次,需要通过提高定价来吸引投资者,这类银行多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再者,通过收益结构的设计来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这类银行多指以结构性产品为主打的外资银行。
据了解,在业内看来,中小银行由于受到客户数量、网点数量等客观因素影响,想要抢占市场确实是很难与大型国有银行“硬拼”。因此近年来,中小银行不仅在存款利率上选择将利率上浮到顶等做法吸引客户,在理财产品上,也是花大力气在收益率上。“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投向和大行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更愿意拿出更多的利润来吸引客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业内观点
收益率不达标将损害银行声誉
“今年以来,总行定下的理财产品销售任务甚至是去年的好几倍,如果产品收益率不高一些,根本就卖不动。”一位小银行个人业务部负责人张先生表示,因此只好靠宣传高收益来推动理财产品的销售。“我们今年以来已经加大了各种宣传,不管是短信客户端还是公开的媒体、社区。”
“但事实上,一旦出现了产品收益率不达标或者是兑付危机,对中小银行来说,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声誉风险。”张先生表示。
“往往一些小银行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自掏腰包来填补空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是这也往往加重了中小银行的压力。“此外,鉴于银监会8号文的监管压力,如果投资非标比例过高,也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