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服饰像女,女子服饰像男”;“妓女效女学生,女学生效妓女”……借诸旧报刊上这些形象描绘,民国初年广州女子的服饰风尚热热闹闹地扑面而来,她们把等级森严的衣饰禁忌抛在脑后,勇敢地展示出粉颈、雪腕和曲线。一部民国初年的服饰风尚变迁史,就是她们渐渐获得个性和自我的成长史。
据统计,到辛亥革命前后,广州已有十万女学生,这些女孩子大多出生于富裕之家,更早接受欧风美雨的熏染,她们更早获得了读书求知的权利,同时也成了衣饰时尚的引领者。
渐出深闺
真光书院最早
只有六名女生
数说女学
1860年到1907年,广州大约出现了约40所女子教会学校。
真光书院于1872年创办,最初只招到了6名女生。培道女塾于1887年创办。
1907年,广州共有7所女学,在全国位居前列。
至1920年,夏葛女医学堂已培养出160多名女医生。
辛亥革命前后,广州已有10万女学生。
广州是全国最先浸染欧风美雨的地方,西关小姐也比其他地方的大家闺秀更为幸运,她们更早得到了上学与求知的权利。
广州最早出现的新式学校大多隶属于教会。从1860年到1907年,广州大约出现了约40所女子教会学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那夏礼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创办的真光书院,它也是真光书院的前身。还有1887年,美国女传教士容懿美女士在五仙门主持创办的培道女塾。虽然在办学初期,这两位女士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众观念格格不入,也经历了第一次招生只有几个人报名的尴尬与无奈,但随着女学渐兴,生源慢慢稳定了下来,后来,这些女子中学更成了闻名遐迩的贵族学校,非聪慧而家庭富裕者,很难得入其门。
教会办了中学,还要办大学。1899年,由美国长老会委派富利医生在广州西关逢源西街尾(现龙津西路逢源西街)主持创办了广东女医学堂,1905年改称夏葛女医学堂,至1920年,该校培养出了160多名合格的女医生,这些毕业生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广州本土人士兴办女学的风潮,始于戊戌维新前后。著名教育家邓家骧等人在西关开办的时敏学堂可谓开路先驱; 1901年,毕业于夏葛女医学堂的广州女子张竹君开办育贤女学。张竹君聪慧豪爽,是一个极为出色的西关小姐。刘佩箴、杜清池则在西关逢源西街尾创办广东女子学堂,后改为坤维女子学堂,即坤维女子师范学校的前身。1906年,广州南武学堂因女生增多,在河南(今海珠区)跃龙里增设南武女学。据统计,1907年,广州共有7所女学,在全国位居前列。
民国成立后,广州的女子教育形成了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其中女子职业教育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1917年,私立广东女子职业学校创办,初名为广东女子职业传授所;1922年,广州市立第一职业学校创办于西湖路,初名为广州市立女子缝刺学习所,专招女生;1927年,私立广东女子体育学校创办,设体育科和图工体乐专修科,学业期限为两年;1928年,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创办;以仰忠街天马巷原广东女子体育学校旧址为校址。
清末民初,广州女学之兴盛,在全国颇为瞩目,据中华教育改进社刊报的统计,女子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到民国初期,女生已突破10万之数。1926年后,男女渐渐开始同校,女学遂慢慢成为一个历史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