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25位学生完成"巨著" 小学生出书创新or浪费时间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03 09:33:20

 

  中英俄三种文字

  小学生写出了国际视野

  “我们的书不仅有‘小清新’,还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哦’!”陈镜霖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她翻出这本小说的英文和俄文部分,有些得意地念起来,标准的美式英语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虽然长着一张标准的中国脸,陈镜霖却是不折不扣的“小海归”,她两岁就随父母去了美国,3年前才回到成都读书。和她一样,班里还有一个乌克兰女孩阮玥川。

  “其实,我的英语比汉语好得多。除了能用汉语写小说外,我还把小说翻译成了英语。”陈镜霖从说话都费劲,到自己也能写中文小说,她特别兴奋。

  中国和美国的学校有什么不同?陈镜霖说,父母曾一度有些担心国内的应试教育。在美国,下午2点多就放学;而成都一般要下午4点以后。美国老师很热情,每学期都会换老师上课,以便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个班级上课的方式也不一样,学历史的时候可能组织看电影、去博物馆、模仿历史人物进行演说等等,千奇百怪。老师经常没有教科书,学习很自由,布置作业也是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不用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也不用考试分成三六九等,只要会思考问题、寻找陌生领域的答案就行了。

  好在,培华学校并不是国内所谓的“重点小学”,陈镜霖并没有感受到课业上的填鸭式教学,也没有小升初的压力。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努力地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真正的作家,激发了创造欲和尝试的勇气。

  “这本不起眼的小说,在我心中分量很重!过几天我就要回美国了,我会把自己的小说带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为我骄傲。”陈镜霖说,今天的英语版、俄语版,或许他们一字不识,但只要有心学习,将来某一天一定可以读懂。通过中英俄三种语言的文章,将打开大家学习和关注的眼界,朝国际化人才迈进。“我在小说里许下了一个宏愿:在大洋彼岸等待,大家以后一起上哈佛大学!”

  观点PK:创新&应试哪一个对学生更重要?

  反方:熬夜写小说影响升学正事

  林雨龙是副班长,成绩优异。在毕业季、小升初的关键时候,他却挤出了许多时间写小说。从今年3月开始,他经常放学后就赶着写小说,甚至一写熬到半夜12点。虽然父母表示反对,但他却乐此不疲。

  “写小说当然比写作业有趣多了,问题是能起什么实际作用!”林雨龙的爸爸说,儿子的小说印刷出书了,他们心里也很自豪,特意定了8本书送给亲戚朋友分享。但是,内心深处,他们仍然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考试,毕竟上重点中学、考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才是儿子的主流道路。如果孩子每天都沉浸在写小说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甚至耽误学习。更让他担心的是,孩子因此对穿越、古装、武侠、言情等小说中的虚幻当成现实,对世界的认知发生扭曲。“我认为,学校还是应该提倡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正事’上。”

  正方:缺乏创造精神好学生难“成大器”

  相比之下,学习成绩靠后的常明考却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常爸爸是一名出色的医生,小说中的奥运火炬手便是以他为原型。常明考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他对考试、写作业这样的“规定动作”缺乏兴趣,没有专注力。他的志愿是当医生,常常偷拿了爸爸的碘酒、纱布,在课堂上练习手术打结,做各种实验。写小说,成为了他上学以来最认真干的一件事,通过和大家的合作,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人缘也越来越好,语文成绩从60多分进步到80多分。

  “教育应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对孩子真正有利的,创新和应试究竟什么更重要?”常爸爸特意在这本小说中,写下一篇后记。他认为,在学校里,往往有不少班上的干部、好学生或风云人物,最后在社会上并不能“成大器”,有引人注目的前途。这和“好孩子”的成长环境、培育土壤不无关系。“班级成长系列小说”在国内很少听说,但却是引导孩子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常爸爸感叹:“这是一次夹缝中的尝试。小学生写10万字小说,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发展能力、感受成功,这些东西可能更宝贵。”

  老师说法:唯成绩论易导致悲剧

  “为分数自杀的悲剧,种子其实早已埋下。”80后女老师赖红,小时候曾是个学习中等的胖妞,常被老师冷漠和打击,连跳集体舞也轮不上。后来,她当上了老师,在她眼里全班50多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优点,她细心呵护每一种潜能与天赋。写10万字小说,是她和孩子们的突发奇想,目的在于让学生坚持每天对生活观察和思考。坚持下来也终于完成。

  孩子们能写出的东西,长大后可能就写不出来。25位小作家中,文笔很好的不乏其人,或许未来的哪位大家便隐身其中。作家富豪榜上,不也是四川人居多吗?(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丹实习生陈钱芳摄影杨涛)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