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大棚的同时,他还办了一家集农业技术服务、农民培训、农资供应于一体的农资店,在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的同时,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科技信息咨询、田间诊断、现场指导等。经历了长达8年的资金、人脉、市场等多种要素的积累后,2012年秋,王永波以700元/亩的价格租赁了29户农民成方连片的130亩土地。“我又谈妥了一些土地的承包,到了今年年底就有500多亩土地了。”
土地增加了,王永波很高兴。不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他也有着缺少资金和土地的烦恼。大面积种植农产品,并获得好的效益,必须要有农产品储藏的场所和设备,这就需要建设用地,这对每家只有几亩、十几亩地的农民来讲,简直太难了。他希望政府在涉农项目承接、资金扶持、制度保障等方面能尽快出台可操作的措施,引导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发展。
城市人也想“土中掘金”
昨日记者进行了街头调查,20位调查者中有4人看到本报报道后,表示想要尝试“农场”的经营。“不过我看报纸上写着,好像只有农业户口才能成立家庭农场。”一位姓李的市民,期盼自己能用其他形式来投身农业。有6位市民表示,到农村种植“农场”,既需要资金、技术、土地、人脉,更需要勇气,缺一不可。有10位市民表示“家庭农场”必定会带动农村的发展,作为城市人还是很看好的,但不会去尝试。
“从来都是听说办工厂、开旅馆有营业执照,没想到种地也可以申请营业执照。看来农业真是会有大发展啊!”市民王先生说,自己的生意似乎都到了瓶颈期,现在想想种地是条新路子啊!
观点:
解决了“土地谁来种”
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在田间劳作的大多都是老年人或妇女,有人戏称为“3860部队”(农村妇女和60岁老人)。未来农村的土地,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的是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耕作,这就需要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年轻人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因此国家鼓励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的适度集中,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科学经营。这时,就应运而生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张文英)
看到“未来土地怎么种”
通过土地流转给一些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让农业生产更加集约高效,这是非常适合现代农村土地发展的一条路子。现在中国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农业势必要走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肯定是要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使土地相对集中起来进行种植、经营。家庭农场必定不是传统的种植,肯定会是机械化、科学化种植,这必定会带动农村的发展。但同时,土地流转应该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土地性质被改变。(石家庄农科院名誉院长郭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