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国企工作承包了1100多亩地
样本人物范立涛完善了土地流转方式年利润预计20万元
当很多农村人背起行囊选择到城里打工的时候,曾在南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进修的范立涛,2011年年底毅然离开天津,回到家乡,通过走访,出外考察,决定承包1100多亩地。2012年7月,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员工22名,多为家庭成员、亲属。
“我们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土地流转方式,并有专业的农机服务队、农技服务队、植保服务队、水电服务队等五支队伍。”范立涛说,“目前,这11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两种粮食作物。”范立涛说,他们的土地流转方式以土地托管方式为主。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公司全权管理,由公司进行统一配发种子、农药、肥料;统一耕地、播种、收割;统一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委托管理服务。公司负责耕作农户“托管”的土地,参照土壤肥力,灌溉设施、连片成方面积等条件差异,保证每年每亩地向农户支付500元—800元流转费(农业直补、农资直补归农户,化肥、农药、种子、电力、柴油补贴归公司);农户则不再管理自家的承包田,对托管耕地当年当季粮食生产的成本投入的各项费用均由公司承担;用于托管耕地农田基建、灌溉配套设施的维修改造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范立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注册资金60万元,购买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土地流转费用等共计60万元,总投入120万元。今年1100亩小麦,亩产900多斤(许多地地力不足,经过一两年地力的养护,亩产量会增大),现在种植的玉米,预计亩产能达到1200-1500斤。这样算下来,今年的利润预计为20万,预计三四年可以回收所有成本。
农大毕业后回到家乡当农民
样本人物王永波700元/亩租赁130亩地,年底有望达到500亩
“辛辛苦苦八九年,终于有了300多亩地,我的家庭农场梦又前进了一步。”站在石家庄正定县南楼乡南楼村村东,34岁的王永波指着一大片平整的土地说:“这130亩耕地是去年冬天通过土地流转转租承包的,今年春季全部种植了优质的马铃薯,如今马铃薯已经销售过半。”
2004年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王永波,回到家乡南楼村当了一名农民。“我们村祖祖辈辈都是种小麦、玉米,村民忙活一年挣不了多少钱。我回来就是想运用自己所学的先进技术,带领乡亲们致富。”王永波计划租赁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当一名农场主,做出个样子给乡亲们看。由于资金所限,最初他只租赁了5亩地,建起了全乡第一个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开始种植樱桃西红柿。连续种植了3年日光温室大棚,王永波有了10万元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