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Google正萌芽
“北京将创业公司的30年积累,压缩到5年内完成。”史蒂夫·布兰科结束了在京访问后,感叹说。
2007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书的戴虎宁,曾带领团队获得了微软创新杯大赛的全球第三名。然而项目在得奖后却被束之高阁。四年后回国,情况却大不一样。回国几个月后,他凭借所展示的技术,很快就得到了数百万元的投资。
“刘晗你好,我们的剧本已经成形,请你过目提提意见。”“下周有时间吗?有个好莱坞的电影投资团队要跟咱们接洽。”这样的电话、邮件,刘晗每周都要接上好几十个。
他是新影数讯的创始人,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电影投资提供建议和预测,也是全球首个利用社交网络大数据挖掘给电影“算命”的公司。去年年初,抱着3台电脑对数百部老电影进行前期分析、建立数据模型的刘晗团队,刚建立公司2个月,就拿到了一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天使投资这种前期投资,成功率低、缺乏成熟的评估指标、也最花心思,往往都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但也是对创业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如今在北京,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愿意进行天使投资。”吴晓梅说,“下一个腾讯,甚至下一个Google极有可能在他们中间诞生。”
为了能吸引长满创新彩翼的“孔雀”们齐聚于此,北京市政府、创业服务平台除了为创业者提供物理空间、分摊硬件成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在软实力上下起了工夫。
“我和十来个兄弟公司共享一个数据平台,里面有5亿条基础社交关系的数据。需要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的时候,我们能直接从这些已经被打过标签的数据池里调用,不用从杂芜的原始数据里再费劲地扒拉了。”从事社交数据挖掘的戴虎宁,与其他十几家开展相关业务的创业公司,都是中关村海淀园海龙雏鹰人才基地的一员。
在这个基地里,多个创业团队在运营方海银资本的主持下,一起“扒”原始数据、一个个人工“打标签”,共同打造了数据平台。
对于这些以数据立命的创业团队而言,这一平台无疑比真金白银还重要—数据量越大,他们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就越准确。5亿条的数据量,如果单独由一家创业者来做,起码要用上两三年的时间。而现在,一旦成为基地的一员,就能立刻享用这一数据资源。
在世界各国的社交网络数据研究领域,这样的共享式数据平台还是首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