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110年历史的权威专业科技杂志,一个世界闻名的创新大师,不约而同地评论——
“北京成硅谷唯一竞争对手”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试图复制硅谷,希望能像它那样出色地培育无数创业公司、发展上千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为了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这就是北京。”今年7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篇文章做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权威科技媒体刊文指出,北京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北京的创业者未来或许将可以挑战硅谷在创新方面的垄断地位。
无独有偶。3个月前,著名创新大师史蒂夫·布兰科对北京进行了专门的访问。回到美国后他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我都看见过创业公司的聚集,但北京让我震惊。”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有110年历史,是美国第一本专业科技评论刊物。它早已不是一份仅限校友交流的内部刊物,而成了关注全球新兴科技、商业的前瞻性资讯和权威媒体。
史蒂夫·布兰科先后8次创业,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当代“创新大师”,《圣何塞水星报》则将他评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布兰科所著的《硅谷秘史》,被公认为是研究硅谷历史的最佳著作。
一位世界闻名的创新大师,一家由全球顶尖理工科大学创立的权威媒体,为何不约而同地大发盛赞之词?显而易见,双方的感叹都落在同一个关注点——北京的创新创业生态已令世界瞩目!
创新“孔雀”纷纷“回巢”
一周前,一个名为“Connected”的通讯工具内测版在美国试运行。只要登录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中的任意一个账号,就能够与其他任何社交网络上的用户自由对话。9月份,这个应用的正式版将在美国上线,年底将支持世界17大主流社交网络的用户互相对话。
“原来通讯工具还能这么做!”“把全球的社交网络用户聊天打通,这主意看起来不难,可我们怎么从没想过?”令不少业界人士和投资人惊叹的是,这款在美国首发的通讯工具开发者和公司创始人,却是两个中国人。
2011年,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戴虎宁在与国内一位天使投资人共进晚餐、了解到国内社交网络发展情况后,当即决定——辍学。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太热了,晚一年恐怕就错失机会了。”戴虎宁回忆,自己放弃博士学位并不觉得可惜。
抱着创业期待,将人马悉数搬到北京——像戴虎宁一样的留学归国人员近年来不在少数。他们身处远洋彼岸,却时刻关心着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一旦找到机会,立刻带着好技术、好点子回国“开花结果”。
“扔掉鼠标,用手掌和手指来控制你的电脑,这就是我们的人机交互项目‘凌指’。”在硅谷工作8年、曾任英特尔高级芯片设计师的何安莉,最近重新回到了祖国。整整半个月的回国行程,没有探亲、来不及游玩,每天的路演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打造全球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中关村的国际化人才理念是,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2012年,中国第一家在美国硅谷通过置业建立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成立。如今,中关村在世界各地都已有海外联络处,越来越灵敏的创新触角,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创新人才“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