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因煤炭供暖北方比南方人少活5年半 污染需警惕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10 09:26:04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虽说这几天雨水充足,天气凉爽,但从今天开始,很多省份已经重新回到烤箱模式。桑拿天儿里,大家恐怕不太能想到暖气的好处。可到了冬天,北方的朋友们通常还是会为室内二十多度的温暖感到幸福的。但如今,一则消息可能会让人更沮丧。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8日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就引起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的关注。这份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中国北方人的人均寿命比南方人至少少5.5年,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北方燃煤供暖引起的严重的空气污染。

  这份研究是由来自美国、中国和以色列的学者共同完成的。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份研究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报告,既不是环境学家的推论,也不是医学专家的研究,而是出自四个经济学专家之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陈玉宇教授就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他告诉中国之声,这个结论是他们根据20年的数据得出的。

  陈玉宇:我们利用了中国很特殊的一个政策,就是淮河北边的地区有冬季的集体供暖,你会发现中国各个城市的污染水平会从南到北很连续的很平滑的变化,其他的很多经济变量在从南到北的连续变化当中在淮河这个地方都没有跳跃,可是污染水平有跳跃,人们健康水平的穿过淮河也有跳跃,根据这样的跳跃我们把它归结为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得到了一些令人很震惊的结论。

  燃煤产生污染,污染影响健康,逻辑的推断似乎人尽皆知。但将危害量化,结果却仍旧让人感到震惊。报告的另一位作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宏彬教授表示,这项研究首次把中国实际污染与中国百姓的实际健康和预期寿命两项数据联系了起来:

  李宏彬:第一我们第一次研究在严重污染情况下对健康的影响,第二我们是研究长期的置于一个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个环境中对人健康的影响,第三我们文章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证明了污染对健康是有因果影响的,我们有方法就像一个自然的实验。

  享受着冬日家中的温暖,却不知不觉的搭上了健康。“少活五年半”的推断就好像温水煮煮青蛙的警告,令不少人不安起来。不过,陈玉宇教授表示,过度的恐慌和不安没有必要。

  陈玉宇:我认为作为个体不需要过分对我们的研究结论有所恐慌或者不安,但是要引起极大的警惕,因为人个体上是有差异的,污染的环境有些个人他仍然可以很健康,也会活得很长,我更希望中国这么多的公众能够关心空气污染的事情,能够跟政府和民间形成共识,采取有效的办法降低空气污染水平。

  这并不是人们第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供暖污染的话题上。从2010年起,就不断有代表提案,将集中供暖扩大到秦岭淮河以南。随后也有大批网友表示了支持。但除了燃煤供应的缺口,随供热面积扩大而加重的空气污染,是反对者的主要理由。

  事实上,即使是在北方,燃煤供暖的方式也正在逐渐被替代。以北京为例,防治燃煤的工作已连续开展14年,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供暖系统的煤改清洁能源,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煤改电和煤改气。到了今年年底,北京市就将基本实现核心城区无燃煤的目标。

  除了北京,今年二季度以来,西安拆除燃煤锅炉194台;兰州拆除172台;新疆乌鲁木齐将“煤改气”作为建设“美丽新疆”的重中之重;西藏数十处供热站也在积极进行燃气锅炉改造。虽然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看来,报告将居民寿命单纯与燃煤供暖相联系的做法有待推敲,但将供暖能源的煤改气,无疑是好的发展方向。

  韩小平:相比之下,确实北方的重化工业更多,烧煤烧得更多一些,这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口居住相对比较集中,更适合发展一些相对比较集中的,引用规模的分布式能源,来解决居民的采暖问题,天然气是更有效的,这样能源利用率就会变成的非常高。

  回到这份报告。由于这份报告的基础数据是采自1980-2000年,缺乏近年来PM2.5的污染数据。因此,专家们也透露说,或许情况比寿命缩短5.5年还要严重。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也表示,与八九十年代的大颗粒物相比,如今PM2.5的微细悬浮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钟南山:5以上的话一般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要到5以下的话,分别是1到3微米的话,它会进到肺泡里面去,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头,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的,对其他的都会有影响。

  在环保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重点区域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分别下降10%、5%。我们有方向,并且正在前行。希望不久的将来,温度和环保,将不再是让我们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