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M2.5”成为每日必看的数据,阳光和清新的海风变成超过国际大牌的奢侈品时,驾驶敞篷甲壳虫畅游蔚蓝色的地中海海岸绝对是一场治愈之旅。当海风扑面而来,格拉斯小镇的香水味浸入心脾,从海岸到山林如同时空转换,一切都可以呼吸得到。
这之后,我更读懂了马蒂斯的粗线条和摩纳哥的F1弯角。作为蔚蓝地中海的代表性城市,尼斯留给我的印象一直是耀眼的阳光和浪漫的海岸气息。但不想这一次却遇上一场夜雨,比地中海阳光还炙热的热情被无情浇灭。这次的尼斯初夜,有点儿冷。
追寻毕加索的足迹
尼斯的阳光和我们PM2.5的“爆表”一样,都是常态,所以,一早的艳阳高照完全是在意料之中。选来选去,我还是挑中了一台黄色的“虫子”。系好安全带、接驳好自带的音乐,此时软顶早已打开,阳光赤裸裸地洒满车内,这才是最恰当的地中海Style。
旅行,起点到终点,总会有不同的方式和路线,当然要选择最美的,即便这路程更远,也或许只有越远才越好。
沿着海岸线,放弃和忘记速度是首先要做到的,方式很重要,只要合法,似乎此行是越慢越好。每次在欧洲自驾,都需要花点儿时间适应这里的驾驶习惯,调整到“安全”模式,相对于国内大多以抢行为先的驾驶陋习,“安全”两字其实就是尊重。
阳光随着车轮的脚步,慢慢地温暖和“虫子”在一起的我。一侧大海一侧山,不知不觉间,道路变窄,我进入了一个小镇。Fender音响此时呈现的效果和在海边有了些许的不同,也或许是心情所致。环岛变得更小巧,支路更多,弯道带来另外一种驾驶乐趣,我不自觉地吹起了口哨。一个左转,“虫子”仰头开上一条陡坡,绕过一处高墙之后,我像是开向了太阳。待眼睛适应光线之后,地中海就这样敞开怀抱接纳了我们。我和海水的距离就是平行3米、高差10米,这里就是昂蒂布(Antibes)。
停车漫游,真觉得这里的居民幸福无比:如果没有门前的这条小路,他们几乎是可以一开门就跳进海里,打开窗就是地中海的味道和远远的海平线。石块和红砖砌成的堤岸饱经沧桑,指尖划过之处,必定满是故事。不远处,一块路牌不时地让路人驻足、凝视、寻找,原来这里就是毕加索的画作《昂蒂布夜钓》的灵感所在:“一轮圆月将月色荧荧地洒向水面之上,一艘小渔船上,两个男孩趁着月色捉鱼。岸上,两个女孩也许正在观看捉鱼的男孩,抑或是在岸边享受夜色……”因为流连于这里的风景,毕加索甚至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并创作了不少画作,以至于小镇政府将著名的格里马尔迪城堡(Chateau Grimaldi)改为毕加索博物馆,并收藏了200多件毕加索作品。
步入小巷,不知哪里还是毕加索创作的灵感所在。名作为这里的地中海气息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艺术气质,墙头窗台的花花草草都看起来多了不少姿色。相对于道路那头的沙滩,曲径通幽似乎更耐人寻味。
而所谓午后小憩其实就是毫不吝惜地消磨着时光和阳光,然后继续以更好的心情上路。当“虫子”拉着我绕过城市头顶,开始盘旋于山路之上时,我不禁想起了蒙特卡洛的拉力赛段。显然,这两段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虽然距离上很近,但方向相反。不多时,我又能从山路上看到海了,而且是另一种味道。
开着、看着,我突然一脚重刹,把车停到了路旁的一家餐厅门口,根据经验,这里一定可以看到无敌的风景。
走进小小的院门,里面果然别有洞天,院子里的树下摆着数张餐桌,甚至还飘荡着午后咖啡的味道。往前几步,大画幅海景豁然眼前,远远望去,海天相接已经变成弧形,近前的山势一路向下延伸至海岸。尼斯老城的布局一目了然。原来这里还有几间客房,可以伴着风景入睡。旅游旺季,避开山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里享一份清幽也好。端着一杯咖啡坐下,太阳躲进云里,风景瞬时变成了水墨画。
看着看着,我已经坐在酒店房间的窗前,海风湿润,有些许微凉,吹得眼睛透亮。同样透亮的还有海边的夜景,灯光闪烁,映照着满是白色的游艇码头,此时的湛蓝是在天上的,甚至依然能看到云彩。
这一日,已经足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