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受银行“钱荒”事件冲击,沪深两市当天均以超过5%的跌幅重回1时代,创造了四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整个市场“绿色连片、绿意盎然”,被调侃为中国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市”;次日,股指又轻易打破“建国底”,直接穿越到清朝,尽管最终在央行输血下实现了反弹,但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丧失,市场恐慌情绪仍未消褪,深V形反转势不可续,大盘走势仍不敢直视。
引发股市当前走势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关键词:恐惧、预期与信心。
一是对IPO重启的恐惧。中国股市政策烙印非常明显,为国企解困、为银行市场化改革铺路,即便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指望股市,股市已经成为承载政府多重目的的通用工具。根据丁伯根法则,一种政策工具只能实现一种目的,要实现多种目的必须准备多种政策工具。因此,在以融资为主的功能定位下,投资功能被彻底边缘化,市场化改革实则会加重二级市场融资抽血压力。当前被寄予厚望的IPO新政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融资导向的股市怪圈,市场对高达600多家IPO“堰塞湖”心理之恐惧可想而知。
二是对银行“钱荒”导致的资金面紧张预期。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后借款人,这导致银行体系在“四万亿”资本盛宴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情绪高涨,助涨了影子银行风气,这次央行的漠视就是要给这些银行一个教训。正是央行这种反常行为,改变了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央行必会提供流动性”预期,增加了人们对中国式金融危机的预期。此为其一。其二,“钱荒”对股市的影响还在于它拉高了投资者对无风险收益率的预期,导致股市资金大量流向高收益率回购市场,引发资本市场资金搬家。其三,“钱荒”令投资者对后市预期变得悲观。银行体系同业拆借资金利率上升,必然拉高全社会融资成本,让股市变得更加缺乏机会。最后,“钱荒”还折射出银行体系去杠杆化进程,这无疑是一个挤压经济泡沫、压缩虚拟规模的进程。因此,在国务院再三要求“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情况下,中央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调控肯定会继续加码,银行会更加注重资金期限匹配、加大风险管理,今后的业务重心会由表外逐渐移向表内,在开展债券、理财产品等业务上会变得比较慎重,各类创新也会较为收敛,在杠杆的使用方面更要谨慎一些。这必然会导致整个市场流动性进一步趋紧,同时也会导致银行板块相关收益回落,进而影响到它们在股市上的表现和整个股指走势。
三是因宏观经济下滑产生的信心不足。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国股市对经济的反映提前期大概是6个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经济增长的压力较大,最新公布的各项公开指标都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国际社会据此调低中国经济增速,世界银行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由8.4%下调到7.7%,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形势不好通过上市公司业绩直接影响到股市。
从今年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估情况来看,截至6月23日,两市共有913家发布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569家预“喜”(预增、略增、续盈和扭亏),占己发布业绩预告比例的62.32%。很显然,这份业绩报告不符合投资者要求,特别是创业板市场高成长性、高收益率现象依旧是个奢望,经济形势不好打击的是市场信心,投资者会继续用脚投票。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明确,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预期中的那种依附式增长,反而在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制造业危机重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高筑、投资减速等众多因素交织,使得政府不得不全力调整经济发展中的畸形结构,在这些基础尚未夯实之前,经济增长都会被控制在一个可以容忍的较低水平。这意味着短期内国内经济形势难以有实质性好转,股市恢复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作者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