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参加高考薛南扬州市职业大学教师
那年高考,老师们坐了三夜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32年,我最敬爱的老师们大都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32年来,每当高考来临,有一件往事总是浮上心头,历历在目,如同发生在昨天。
那时所有的考生都要到县城考试。7月6日下午,我们在老师的陪同和护送下坐上大客车去县城,傍晚来到我们的住处——县委第二招待所。由于全县的考生都住在这里,房间非常紧张,我们女生入住的是招待所的一处老房子,房间很大,杂乱地摆着近二十张床,估计是临时救急用的。7月的夜晚,酷热难耐,房间里连电扇都没有,十几个人挤在一起,闷热、嘈杂,根本无法入睡。正当我们焦急万分之际,房门被敲响了,原来是几位老师来看大家。我们便纷纷抱怨起糟糕的住宿条件。老师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过了一会儿,老师们又来了,让我们班的六个女生收拾行李换宿舍。我们迅速撤出杂乱的大统仓,搬进招待所新大楼的一间六人房,房间很干净,而且有电风扇。30多年前,那样的条件相当于今天的星级宾馆了。六个女孩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根本就没去考虑一个问题:老师从哪搞来的这个房间。接下来的三天,我们都住在这间高档房里。由于晚上睡得好,六人考试发挥正常,最终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三天考试结束,在返程的大客车上,有位同学忽然提起那个疑惑:我们临时搬进去的那个房间从哪里搞来的?谷同学的爸爸正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便怂恿她去问,询问的结果让我们都安静了下来:那晚老师们是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了我们,他们找了一间办公室坐了一夜,其中有将近古稀之年的教地理的李老师,后面的两夜他们也是这样过的。
32年过去了,我自己也成了一个从教近30年的老教师。想起这件事,我还是会忍不住流泪。李老师、谷老师,你们在天堂还好吗?学生想念你们!
周志龙
1983年参加高考周志龙南京十四中学老师
那年发大水,同学写信邀我住到镇上备考
每年高考,我都会想起老同学陈涛。陈涛是我的高中同学。他是物理课代表。他很聪明,更仗义。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对我的无私帮助。
1983年高考前后,发了大水。高考前一天,看着门外白茫茫的一片水,我正犯愁呢,村里的一个人给我送来了一封信。信封很小,是自己糊的,已经被雨水打湿了,并且已经拆开了。那个时候,村里极少有信来。所以这封信,估计第一个从邮递员的手里接过信来的人出于好奇,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了。我接过信,还没看,那个给我信的村民便笑嘻嘻地说道:“是你同学来的,叫你到街上考试去。”我一边道谢一边看信,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了,但我还是能够看得清楚。是陈涛的来信,他让我到镇上去住,写明了门牌号码。我感动得鼻子一酸,眼泪下来了,赶紧收拾了几本书,立即前往。那时候已经不通车了,我背着书包,趟水前进,颇有慷慨激昂奔赴沙场的感觉。我一个人在水里徒步走了三十多里地,天黑的时候,才找到了目的地。
原来陈涛特地为我们租下了一间房子,里面有两张木板床,上下铺。我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三个人了。一个是马光明,另一个可惜记不得名字了。看见我来了,他们都高兴得欢呼了起来。我们胡乱地吃了带的干粮当晚饭,便各自上床看书。小房间里没有生火的地方,陈涛为我们打来了一瓶开水。四个人喝都不够。屋顶上吊了一盏白炽灯,我们四个人都就着它看书。看累了,便睡觉。早晨,陈涛为我们买来了烧饼油条。我们吃了便去考试。中午和晚上,有的人吃干粮,有的人到外边去吃面条。晚上睡觉比较受罪,天气湿热,蚊子叮咬得更是令人烦躁。一个晚上要被叮醒几次。
我们考得都很顺利。记得在考历史的头一天晚上,我看到了一道较大的题目,是关于洋务运动的。作文题则是一幅漫画。一个人扛着一把锹,已经挖了几个半拉子井了,却都没有挖到水,便要离开到别处去。他的嘴里说道:“此处无水。”这也是这幅漫画的题目。有意思的是,考场里全是水,淹没到我们的小腿。出了考场后,我们赶紧对题目,陈涛写的是《论恒》,我写的是《此处有水》,感觉都很好,乐滋滋的。
那一年,我们都被录取了。大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后来,陈涛去了澳洲。前不久,陈涛几经周折,知道了我的电话,我们便在电话里聊了一个晚上。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我是不需要的,但老朋友实在是弥足珍贵,即使不常联系,但每每想起便觉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