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父母天地
小学作业最难数拓展训练 孩子:爸妈有时也做不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29 10:20:19

  一道让人犯难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题,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持续发酵。

  现在的小学生,究竟会遇到哪些难解的题目?他们的作业本上还有多少难题?这些题目有没有超出教学大纲范围?家长和老师面对这些题目,态度又是怎样的?记者昨天进行了蹲点采访。

  小学生作业

  最难的要数“拓展训练”

  昨天下午4点,放学时分,记者来到杭州中山路一所小学门口,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很多小朋友说,他们每天的课后作业需要花1~1.5小时,科目以语文、数学和少量英语为主。

  “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比较简单,孩子在数学、语文上花的时间更多。”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说。

  而孩子们普遍认为,数学作业最后的“拓展训练”让人最纠结。

  翻开孩子们的数学作业本,每一个单元练习题的最后都有一道名为“拓展训练”的题目,这是作业的一部分,是需要解答的;实在做不出,也可以问老师。

  记者发现,这部分题目难度偏大,往往超出了本单元的知识点,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答出来。

  比如,小学三年级作业本上的这道题:给10个同学发铅笔,每人3枝还剩下一些,每人4枝又不够。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共有多少枝铅笔?

  小雨说,她的成绩挺优秀,数学作业本上基本都是红钩钩。要不是“拓展训练”题上面的几个红叉叉,可以说是很完美的一本作业本了。对于这道题目,小姑娘说“很难”。

  四年级男生小明数学不错,但“拓展训练”同样让他犯难。“不会的问爸妈,有时他们也做不出。”

  面对难题

  家长态度各不同

  这些让小学生犯难的作业题,往往是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附加题、挑战题或拓展题。对于这种题目,家长们的态度也很复杂。

  王女士的女儿念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女儿让妈妈帮解一道作业上的“聪明题”(即附加题)。

  “孩子问,有一口老钟,整点会敲跟时间一样的点数,半点时也会敲一下。我做作业时敲了一下,做完时也敲了一下,那我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王女士说,“乍一听感觉没思路,不知道怎么答,我就画了草图,跟孩子一起算,很快就得到答案了。题目做出来后,女儿很开心。”王女士觉得,这道题目很生活,解题的过程能增加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能教孩子熟悉老式钟表,还能锻炼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不过,对于不好解答的难题,另一位家长范先生的心态却没有这么乐观。

  “我儿子读小学四年级,这类题目对他来说有点难,都要靠我来辅导。”范先生忧心忡忡:“我老早打听了,好点的民办初中入学时都喜欢考思维训练题,来判断小孩是不是聪明拔尖,这种题如果老是不会做,到时候肯定要拖后腿的。”

  所以虽然孩子不情愿,但出于升学考虑,范先生的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专门训练“解难题”。

  难题量力而为

  目的在于让孩子充分动脑

  这种题目算不算超出教学大纲?

  黄老师从事多年小学教研工作,昨天记者联系上他,他说:“现在的小学课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编的,必须保证90%以上的孩子通过学习能做出来。至于那些难一点的题,主要是用来开拓孩子们的思维的,而且每个学校情况不同,数量难度也各异。”

  “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前两天钱报上登的这道数学题确实有点难了。如果要让孩子做,那也得降低数字和规律的难度,至少要控制到班上一半孩子能做出来。”杭州某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汪老师这样说。

  汪老师强调,根据教学大纲,这种题课本上是没有的,它只是试卷后面的附件题,不在100分分值以内,学生可做可不做;当然,每个学校的测试或作业中都会出现这类题,一般难度会控制在75%的学生能做出来。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个人其实挺喜欢给孩子布置这类题的,一般每周会布置8~10题,让孩子带回去跟家长一起做,做出来了我加五角星,不做也没关系,五角星积累一定数量后,孩子可以来换一张免做卡,我允许他不做作业一次。”汪老师说,一般她布置的题目,有近一半孩子能在家长帮助下做出来,“其实答案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在这种解题的过程中,能让孩子们充分开动脑筋。”

  小学生作业中的怪题、刁钻题,属于兴趣附加题或竞赛题,本来就是提供给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去尝试的,用意在于让孩子换换思路、开拓思维,有兴趣就做,没兴趣可以不做,不必为此太过纠结。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