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应届生招聘会上,毕业生都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编者按
听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被冠以“史上最难”,有人就笑了:“说得好像哪年容易过一样!”事实上,难或不难,是不是“最难”,每一位毕业生都是最佳发言人。今起,本报推出“透视最难就业年”系列报道,请毕业生们细述“我的求职故事”。
当然,每一段故事都只能代表每一位个体。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期待,关于这个毕业季之就业形势、深层原因、突围渠道等都能通过一段段真实的故事显现而出。
毕业进入倒计时1个月,他还没接到任何面试机会。乍听之下,这件事挺吓人,至少是特别让人着急。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他只投过两份简历。
花东友,厦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拥有中文和新闻双学位。他的两份简历,其一就是投给经老师介绍的一家影视公司,另一份发往山东,一家报社。
这是“意外”带来的结果———花东友考研了,中央戏剧学院,“初试还算比较高的分数,系里的老师也都认为录取不成问题。没想到复试被刷了。”换句话说,花东友的求职之路起步很晚。
但不仅仅只是因为起步晚。考研落榜之后,他依旧很忙,忙论文以及“中文有戏”演出季,这是厦大自2010年以来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师生合作,自编自导自演所有节目。“我在毕业电影的编剧组打了个酱油,同时负责毕业大戏的剧照和宣传片。”
相比之下,在找工作这件事上,他显得淡定。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最想去的是剧院,然后是影视公司,第三是报社。其他的工作不大喜欢。”除此之外,他的要求不算特别,“希望在南方,收入起码保证温饱,假期等其他无所谓。”
花东友坚持找到“理想”,他也相信可以遇见“理想”,因为他已为此准备了很久———大二暑假在厦门一家报社实习;大三在一家影视公司实习;之后,又加入《厦门大学报》,“付出不少,更觉喜欢”。
“找到喜欢的,才算真的找到工作”
记者:易中天对大学生就业提出8字箴言:坚持理想、面对现实。你觉得你的现实是什么?你将如何应对?
花东友:现实就是还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对我来说,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还不如不做。我的看法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才是真的找到工作。
记者:你为什么不海投简历,广撒网?当然,我知道你此前忙考研,现在忙论文。但理论上说,论文和找工作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我可不可以理解,你对自己的求职并不会太担心?
花东友:我学的是戏剧影视文学,虽然是文学学士学位,但多数人都认为是艺术学。就专业来说,一般岗位并不喜欢招艺术类学生。我也看了不少招聘广告,但不少有专业限制,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却发现有工作经验限制。条件符合的很少,自己喜欢做的就更少了。有人可能会认为我没调整好心态,但我确实也不大愿意先就业再择业。
记者: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你的体会是什么?
花东友:好像前几年也都说是就业最难的一年。对于能力强的人而言,找工作并不难,他们甚至会有不少offer。从个体角度考虑,就业难不难关键还是看自身能力。
记者: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学校了,你着急吗?你预想过吗,有没有可能实在“扛”不住了,先就业再择业?
花东友:急也解决不了问题。坚持自己喜欢的才最好,自己喜欢了才会积极地工作,而不会抱怨什么,即使条件恶劣点。换句话说,只要是自己喜欢做的,就不会在意太多问题。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几年之后可能顾虑会变多,到时再想回归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就有点难了。
记者:冒昧问一句,你觉得你有所谓的“关系”吗?有些人认为,有“关系”当然不用着急。
花东友:我家是农村的,基本上没什么社会关系。对于找工作,之前我爸一直说找个压力小的,最近又改口说找个有发展前景的,不过最终还是看我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