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彭博“偷窥门”刺中全球金融安全神经 本土金融数据供应商尚难替代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17 16:51:48

  日前爆出的彭博“偷窥门”刺中了全球金融安全神经。然而,不管对其信任不信任,国内金融机构普遍表示对彭博“难以割舍”。在路透、彭博两大巨头大行其道的金融信息圈,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与之抗衡的本土金融数据供应商。

  彭博“偷窥门”影响巨大

  日前,高盛集团高管发现并抖出,国际金融信息终端提供商巨头彭博社允许记者“有限”接触敏感数据并泄露客户大量机密信息,此事已引发包括中国央行在内全球多国央行及金融机构的担忧,美联储、美国财政部、欧洲央行、德国央行等都已经对此展开调查。

  彭博社CEO丹尼尔·多克托奥夫承认,一直以来彭博社记者都可以从彭博终端获取额外的“有限”客户使用终端数据。这意味着彭博旗下约2400名彭博记者可以通过彭博终端获取用户的联系方式、登录信息,也可以看到某一特定功能的使用次数。

  美国彭博新闻社主编马修·温克勒也为先前曝光的偷窥丑闻道歉,并称这种做法“不可原谅”。

  彭博“偷窥门”显然刺中了全球金融安全神经。彭博是当前国际金融信息终端市场最主流的提供者之一,在全球拥有31.5万用户,每台终端的年租金超过2万美元,去年彭博社收入为79亿美元。

  一位彭博的使用者称:“我周围的同事都用彭博,一是用它做多数据处理;二是可以用来做数据测试;三是要修正参数可直接操作,四是能看到其他金融业交易员的心理预期作为参考。这里面的每个环节都包含在金融信息生态系统内。”

  国内机构尚难割舍彭博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多采用加密技术,用户无法监控供应商对数据的取用或处理,一旦数据被窥探或者泄密,用户也很难及时发觉,其损失难以衡量。”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办主任陈云说,“偷窥事件已经说明,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金融机构,其中的金融安全风险都随时可能爆发。”

  如今彭博深陷“偷窥”丑闻,影响到国内金融机构情绪。据了解,我国主要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多是彭博用户。

  一直以来,不少机构出于安全考虑,对于彭博等金融终端也尽量只使用其数据和资讯功能,避免使用交易功能。但即便如此,国内金融机构纷纷表示,为防“偷窥”停用彭博并不现实,短期内对彭博、路透等境外金融数据供应商“难以割舍”。

  一位长期使用彭博终端的外汇交易员说,其实我们也知道彭博这种数据泄露对我们有风险,但彭博的数据非常强大,国内的终端没办法替代他们,而且全世界的主要用户都在用它,通过彭博终端找美国的同行也很方便。

  甚至有业内人士抱怨,不少国内数据供应商终端提供的国际数据不准确、不连续、不及时,难以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哪怕本土企业终端产品仅做到彭博产品一半好,我们也会毫不犹豫购买本土终端产品。”某基金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丰富产品的彭博、路透等数据提供商对金融机构的诱惑越来越大。一位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整个期货公司国际化的加强,企业对彭博旗下产品包括产品设计、资产组合、交易类产品等功能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期待本土金融数据提供商崛起

  除了安全因素,国内金融机构对路透、彭博傲慢的叫价更为无奈。两家终端在我国市场“大行其道”已久,不仅价格高昂,且多有不合理“霸王条款”。

  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关信息采购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进行采购招标,对于路透的终端从来无法议价,路透的代表只是过来负责签约。

  因此,市场期待本土金融数据提供商快速崛起,与路透、彭博等国际巨头“叫板”。

  其实,本土金融数据供应商也有自身优势。例如,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理解国内用户需求,价格也更为合理。不过,欲打破当前市场格局则还需要多方面的推动。无论在政策上、环境上,还是在扶持力度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认为,建立与路透、彭博抗衡的金融数据库需要大量资金,而现有的金融数据供应商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居多,在资金压力下或难以快速发展,对具有公信力的企业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认为,应推动本土金融终端通过兼并收购,并鼓励其适时寻找境外有潜力、有实力的技术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以提升实力。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