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13成"史上最难求职季":毕业生"挑剔"比往年更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5-13 16:00:08

  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NASDAQ:JOBS)近日发布一份关于“应届毕业生面试爽约”情况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应届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二成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尽管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求职季”,但是毕业生似乎全然不顾市场的低谷,“从容”和“挑剔”比往年更甚。

  此次调查采取网络在线投票方式,共有2357家企业和1230位应届毕业生在15天内参与调查。调查显示,高爽约率的成因复杂多样。企业HR将其归咎于求职者“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以及“毕业生比较挑剔”的最多。受访的应届生也将这两项作为自己“爽约”的主要原因, “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低”也是他们直接放弃面试机会的原因。

  教育部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699万,成为历年之最,而目前为止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毕业生签约率还不及三成。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应届生似乎却依然不珍惜宝贵的面试机会,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就此现象分析:“今年的低签约率和2009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09年初,雇主对经济走势正处于观望期,缩减招聘数量成为相对安全的选择。但如今的低签约率则更多是由于年轻人的就业观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薪酬的期许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学生求职“盲”、HR应对“忙”

  “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是应届生给出最多的面试“爽约”理由,达到25.7%。海投、海申仍然是90后求职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却呈现“退化”态势。对25位应届生的电话访问显示,在接到面试通知的一刻不知如何回答,到最后就造成面试都答应了,却无法妥善安排时间,有的发现地方不熟或路程较远,就放弃了。与人交往,特别是和比自己年长的职场人士交往、沟通能力的缺乏,也同样反映在大学生的企业实习中,对25位HR的电话访问发现,对实习生的满意度半数以上评价“不如上一年”。

  对于爽约原因,HR们也在努力了解,有24.3%的雇主认为自己被“放鸽子”的原因正是学生面临的选择多,机会多。而学生盲目的投递简历也让他们苦不堪言。冯丽娟介绍:“面谈是雇主招聘的核心环节,为了确保人才和雇主需求匹配,多数企业的招聘面试还不止一轮。每安排一次面试,HR事前都会做许多准备,从筛选简历,到确定候选人,安排面试官……被‘爽约’的面试背后是HR大量的重复劳动和面对公司用人部门主管的压力。“

  求职不匹配,前途不着急

  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20%的学生承认“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自己比较挑剔。而挑剔的背后,是对“上班”的缺乏兴趣。受访的学生中竞有超过六成的应届生认为,求职是需要父母帮衬的,如同当年他们的求学和未来的婚姻。

  一位受访的毕业生曾被两家雇主看重,但家长认为还可以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慢慢找,总有机会的。她表示她的理想工作是成为一位时尚杂志的编辑,但是基本无望,除外“无所谓”了,就听父母的。类似的观点并不少见。冯丽娟说,毕业生们普遍对自己的定位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但是在实习、求职和面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期望的“礼遇”,适合的职业机会难得,这使他们对职场提不起兴趣。“找不到的好的宁愿不做”是不少学生更是不少家长普遍的心态,所以“薪酬比较低”“工作不适合我”成为学生面试“爽约”的藉口。

  但显然雇主并不如此认同,仅有10.1%的雇主认为自己提供的薪酬比较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放缓,这意味着雇主大幅提薪没有可能。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转型,这意味着对人才技能知识的需求正在改变。企业主已经非常努力地在满足学生对薪酬的期望,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在薪酬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学生却依然不买账,90后年轻人自我意识不断加强,擅长比较,对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发展性和体面程度等均在学生的考量范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