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吃这五种食物消暑
1.绿豆:
历来绿豆一直都被视为夏季消暑的首选,在工作之余回家喝一碗冰镇的绿豆汤,那简直就是无比的享受。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季喝一点绿豆汤,自然具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之感。
2.黄瓜:
炎热的夏季黄瓜是消暑的又一款佳品,在黄瓜中的含水量占有96%~98%,并且是所有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除此之外,在黄瓜中还含有着娇嫩的纤维素,它能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同时在夏季多吃黄瓜还具有降胆固醇的功效。
3.冬瓜:
很多患有慢性肾炎水肿、孕妇水肿等人在夏季经常会出现全身浮肿等情况,这个时候不妨在日常食谱中增加些冬瓜。因为它具有利尿的作用,并且在冬瓜中含钠量极少,因此特别适合这些人食用。而且在冬瓜中还含有着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4.苦瓜:
把苦瓜比作夏日解暑的珍宝可谓是当之无愧,我国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因此特别适合在夏季食用。并且由于苦瓜微苦滋味,因此还能刺激人体唾液,从而增加食欲。
5.丝瓜:
在我国一些古医书上都有记载,丝瓜能“清热利肠”,因此在夏季不妨多吃些丝瓜汤以此来达到消暑的目的。但在做丝瓜汤的时候要注意,烹制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损失了丝瓜的营养。
除此之外,吃辛辣食物夏季也能消暑。
常常看到炎热的夏天韩剧的主角们吃很辣的泡菜,常年酷热的泰国、越南等地民众,也吃辣辣的凉拌海鲜、酸辣虾汤来解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不过,这招得到了中西医专家们的证实——夏天吃辣,真的能消暑!
许多人一想到“消暑良品”,都会说绿豆汤、冰西瓜……中医医师说,中医认为,夏季饮食要“减苦增辛”,这是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药籍中所说的“辛主发散,苦主沉降”,即辛辣有助于将体内的热气消散,而苦味不利于夏季阳气的升发。
此外,中医也认为,夏季的饮食原则除了要清淡、少油腻外,还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意思是说,盛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也不要吃得太多。民间俗语也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天气冷,要吃凉性的萝卜,夏天反而要吃温热的姜,一来是因为夏天民众饮食往往贪凉,易吃进过多寒凉的食物,同时汗多流失太多津液,反而易虚,所以要吃温热的食物。
甚至在最热的三伏天里,韩国人也会大量进食人参鸡汤,就是要把人在炎夏中耗损的阳气补回,秋冬之际就不易有皮肤病,或是传染病缠身。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冬病夏治”。
辣有两种作用:一是可以促进燃烧脂肪,所以吃完辣之后,人体会觉得热热的,身体发烫;第二个作用就是让人体各部位血管扩张,有助于热量散发。因此,吃辣可以消暑一说是有科学道理的。
夏季消暑食谱——三豆汤
“三豆汤”中的三豆是指绿豆、赤豆和黑大豆,它们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果黑大豆买不到,可用薏苡仁代替。三豆同煮,便成了“三豆汤”。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三豆”(包括薏苡仁)的保健功能。先说绿豆,它性味甘寒,功效为清热解暑、除烦解渴。据现代医学报道,绿豆含有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1和B2 、烟碱酸以及维生素A等物质,营养极为丰富。
赤豆,性味甘酸,功效为清热利水、散血消肿,可治腹部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等,对夏天皮肤常发的疮疡肿疖等有较强的排毒消肿的作用。赤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核黄素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
黑大豆,性味甘寒、微苦,功效为解毒、散热、除烦,也是夏令消暑清热之佳品。黑大豆可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夏季头痛、鼻塞不通等症。黑大豆除了含有蛋白质及酶之外,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它集食品、药品于一身。
“三豆”(包括薏苡仁)各有所长。然而,我们将它们“同锅烩”则效果更佳,属于夏令消暑、解渴、滋补、养人之上品。其制作方法是:将以上各味(每味10克为宜)置于锅中,加入清水600毫升左右,用文火熬成200毫升上下,待它冷却,即可连豆带汤一起服用。
“三豆汤”身兼两职,既可当夏令食品,又可作消暑良药。它适合于小孩、妇女、成年人等一切人群,尤其适合于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