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新车
小市场大影响 公务车的示范力量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23 10:37:00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主记在《关于领导干部“配车问题”发表的内部讲话》中提出“逐渐要坐自主品牌的车,现在也有了这个设计和生产,老坐外国车观感也不好。”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这一讲话精神进一步得到传递与执行,全国各地纷纷传来自主品牌汽车获得政府采购订单的消息。

  诚然,公务车采购市场在全国汽车销售总量中仅占到2%,无法在销量上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但其对私人市场产生的深远的示范效应却不容低估。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这次公务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或许真将为自主汽车的发展带来“春天”。

  面对公务车市场被合资品牌长期垄断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确实存在的理念上的误区,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高端市场的缺位,造成了无自主高端产品可选的局面。而这一局面随着红旗(配置图库口碑论坛)H7的上市在即,将被改变。

  作为中国一汽自主开发的首款C级三厢式高级轿车,红旗H7首次实现了整车全领域、平台与车型同步的深度自主研发,整车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据介绍,在安全技术方面,红旗H7已成为国内第一款完整匹配主动安全系统的高级轿车,综合性能已经媲美国际知名名牌。通过对车身、底盘和动力总成的结构优化设计和最优匹配,整备质量接近2吨的红旗H7整车碰撞达到EuroNCAP2012年五星技术水平。在国内,红旗H7是首个达到这一水平的自主高端轿车,在国际上也并非所有的豪华车都能做到这一点。品质方面,在试验验证阶段,红旗轿车项目样本量达到以往项目的4倍,累计试验里程300万公里,足以验证了其可靠性,为消费者带来信赖感。而上海车展上,“红旗轿车系列发动机”的发布更表明中国一汽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坚定了国人对红旗H7的信心。

  除去产品力上的优势,红旗在品牌上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品牌之一,红旗是一款汽车、一个品牌,更是一段历史、一段记忆、一份信仰。这种独有的民族情感令红旗更易与消费者在价值层面形成共鸣。

  正是得益于这些优势,红旗H7尚未上市便已迎来良好开局。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提出对红旗轿车的订单需求,其中部分已投入使用。

  相较在公务车采购市场取得的不错成绩,红旗H7在私人市场却显得有些“低调”。从去年北京车展前夜的“红旗品牌战略媒体发布会”到今年上海车展“红旗轿车系列发动机”的发布,一年光阴悄然逝去。而红旗H7的上市准备工作依然在稳步推进,足见中国一汽对红旗H7进入高端私人市场的重视、谨慎与耐心。据介绍,目前独立的红旗轿车生产工厂已经建成,红旗项目也已成立了1600人的项目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技术中心、一汽轿车、合资体系和零部件公司,其中技术人员1000余人。另外,在渠道方面,红旗项目已经完成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城市的红旗专属场馆选址、招商工作。服务方面,红旗品牌也已于上述城市选择奔腾优质渠道建成10家服务专区。“相比中国一汽其它产品,红旗的服务标准更高,推出包括4年10万公里品质保障、担保期内养护零成本等符合红旗豪华品牌定位的优越服务政策。”红旗项目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红旗H7的上市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对其5月底成功上市充满信心。”

  份额上看似无足轻重的公务车采购市场,代表了国家扶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决心,代表了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力的信心,代表了政务市场替私人市场率先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进行了严苛的检验。这些对于私人市场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助推作用更为深远。我们希望这股“自主品牌公务化”潮流能够更持久、更坚定。同时,也希望自主品牌汽车能够抓住这一最佳发展时机,进一步在产品与品牌上下功夫。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必然会为整个中国自主汽车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转变。

来源: 新浪汽车综合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