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方来说,他们通过题目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个性,但是显然个性不等于怪异。
刘珏:大学在招生考试的时候要进行面试,面试不是考察你的业务能力,而是考察综合素质。可能有很多人在申请这样一个学科,在面试的过程中则更加侧重个性。可能会问你业余生活的爱好,可能会问你在过去学习生活中取得的成绩。他强调的是你个人的一些特质,而不是说对某事有很怪、很偏的想法,他会更加强调个体差异化。
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大学,考题类型多样,其中开放式的问题往往作为“拔高”考题出现,但标准相当清晰,就是要求学生的回答反映专业理解,有理有据。
刘珏:当然有一些开放性的试题需要推理。无论做出怎样的回答,你都是有理有据,可以推理。他问的问题是一定让你找到理论根据,所以你自己一定会旁证博引,然后进行推理,他们把论据看的非常关键。
英国名校牛津、剑桥面试题一向以古怪闻名,参加过牛津、剑桥面试学生往往都把面试经历描述成“下地狱”。比如《经济学家》杂志一名记者回忆当年的牛津面试时称,他曾被问到“绝对和相对的差异与主观和客观的差异,两者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曾经留学欧美的尹纱看来,虽然最“忐忑”的地方在于题目的不可预见性,不过一两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往往也可以在专业背景下有理可循。
尹纱:牛津、剑桥往往喜欢找一些偏门、冷门的话题来为难考生。比如曾经牛津法律系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人撞向了灯柱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哲学系就是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算出来2+2=4的。实验心理学题就是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等等。而相比于英国的古板生僻,美国大学的面试还是比较接地气的,比如多少的加油站才能满足所有汽车。
有时考官也会玩一些“行为艺术”。
尹纱:有时候一些比较严厉的考官采取傲慢的态度,试图去动摇考生的自信。有的把考生晾那边,考官就躺在沙发上假装睡觉了。他们认为全国统考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潜质,在特别的问题和情况之下能够让真正优秀的人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