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软实力与硬道理 写在绅宝上市之前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12 09:13:59

  2013年,昔日的欧系豪华性能车——Saab以“绅宝”之名在中国涅槃重生。与以往不同的是,导演这一惊天大戏的幕后推手不是跨国汽车巨头,而是一家中国公司——北京汽车。但这样的变化是否能够重新让这个国际知名品牌复活重生,恐怕两个词:软实力和硬道理。

  品牌软实力是最大财富

  绅宝,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品牌。作为Saab在港台地区的译名,“绅宝”之于“Saab”,就如同“平治”之于“奔驰”,“富豪”之于“沃尔沃”一样。北汽在完成Saab的核心技术收购之后,也获得了“绅宝”的商标权,并正式将首款基于Saab9-5的国产车型命名为“绅宝D系”。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如果说,制造技术和设备是车企的“硬实力”,那么车企品牌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便是其重要的软实力。

  瑞典Saab起家于军用飞机制造公司,随着二战后军用飞机订单的减少,Saab转投汽车领域,并且将其制造飞机的设计、技术和经验运用于汽车生产,使Saab具备了独树一帜的性能特征对技术的执着和创新,成就了Saab豪华高性能的品牌印象。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备受中国汽车市场青睐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正是Saab首创的。基于航空基因的先天优势Saab率先将来源于航空技术的涡轮增压器成功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技术上。从而使Saab轿车具备了比肩飞机制造技术的超强动力性能与安全性能。正因如此,Saab迅速成为与宝马齐名的豪华运动品牌,“贴地飞行”成为Saab最鲜明的标签。

  正是出于对这款欧洲豪华车极致性能的青睐,全球汽车业的巨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2000年全资收购了Saab汽车,由此Saab进入了“通用时代”。可惜好景不长,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席卷的通用汽车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致使Saab被迫出售。

  虽然Saab品牌最终消亡,但其追求运动的品牌特性,以及沉稳干练的设计语言却在消费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其被通用出售之初,同样以运动和豪华著称的世爵品牌成为了这个品牌的接手之人,而吸引这一买家的最大原因,便是Saab品牌的品牌软实力!

  慢工出细活渔胜于鱼的硬道理

  只有真正掌握源源不断的软实力,才是最纯正的传承和最成功的并购。而只有完整的继承,才能将输血变成造血,将输入的生产力变成自己的生产力。才是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的额硬道理。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名称标识是Saab的皮,制造工艺设备技术是Saab的骨,Know-How软实力才是Saab的髓。

  北汽出资1.97亿美元只买Saab的核心技术与Know-How(技术诀窍)等软性资产,为打造自主品牌,重塑“北京”轿车的辉煌奠定了成功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先后经历了从山寨模仿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到借助豪华品牌技术打造中高端整车平台的艰辛历程,呈现出一套清晰的“技术贫血”到“技术输血”再到“技术造血”的技术进步“路线图”。

  中国古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渔”。这样的路线图,不得不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种进化。但是虽然不再是简单图纸和生产线的引进,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研发流程和理念,但真正吃透人家的“精髓”仍然需要时间的磨砺。

  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历史表明,企业只有开发过两代车以上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Know-How体系。北汽从Saab获得的Know-How是欧洲拥有70年历史的豪华汽车企业的知识与智慧的历史积淀,所以充分吃透这些内容需要足够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从收购成功至今,仅仅过去了三年,绅宝的首款车型便即将面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成功。但在此之上,笔者也不得不说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慢工才能出细活。真正地成功,还需时间的积累与不断地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加上持之以恒,必然能够换来北京品牌的复兴,在掌握软实力的前提下,不忘硬道理,才是真正成功的秘诀。

 
来源: 新浪汽车综合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