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山东临沭县农校师生“云平台”上共享优质资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11 10:21:50

  山东临沭县投资近亿元发展教育信息化

  农村师生“云平台”上共享优质资源

  “这是我的个人‘云空间’,里面不仅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规划、作业展示、自创动画,还可以到老师的空间去串门学习,和同学们交流评价。”近日,记者在山东省临沭县采访时,该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徐梓纯自豪地展示了她的“云空间”。临沭县地处沂蒙山区,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然而,该县6万多名师生每个人都已经拥有自己的“云空间”,可以自由漫步于“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云空间”。

  除了“云空间”,在该县农村学校石门中学的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堂同步视频录播系统,和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学生一样,同步上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教学能手王秀梅老师等一批优秀教师的课。石门中学的教师也可以在旁边的听课室里观课议课,交流学习。

  “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别说学生能听上这么优秀的教师的课,我们老师也很少有机会去县城听课学习。”该校教导主任王思振说。

  早在2006年,临沭县就已成为山东省首批“教育工作示范县”。“但是,要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就必须先实现教育信息化。”临沭县教育局局长陈庆祥说。近5年来,临沭累计投资近亿元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

  2012年5月,临沭县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长程守田亲任组长,依托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基于云计算以用户空间为基础的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网络云平台”,投资700多万元,按照“先行先试、边建边用”的思路,着力打造全县教育“云平台”。

  目前,临沭已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机构平台44个,师生空间6万个,全县师生通过个人学习空间发布教学视频3万多个,上传各类教育资源40多万项,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县级教育“云平台”。

  “在临沭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主要存在‘一硬一软’两大问题。”陈庆祥说,“‘硬’的问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软’的问题一是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二是需要还学生一个绿色的网络学习空间。”

  针对资金及设施建设问题,临沭县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2013年两会议题,制定了关于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云平台”应用的实施意见,并将所需资金按照1∶2∶3的比例,分摊到县级财政、镇级财政和责任学校,使用好公用经费中的电教费用,整合前期建设资源,分期分批进行校园网升级改造,达到“云平台”应用要求。根据《临沭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几年该县还将投资50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上,他们用惯了粉笔黑板,有的甚至都不会开电脑。”临沭县教育局副局长宋振杰说。

  针对这些情况,临沭县一方面加强培训和城乡交流,组织听课评课、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激发老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农村学校积极补充青年教师,并组织青年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老教师结对帮扶,在教育教学经验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互相帮扶带动。

  白旄镇朱崔完小57岁的教师解现任原本是一个网络教学的“门外汉”,前几年在镇教委的推动下尝试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育空间,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通过网络让自己和学生“走”出了农村小学的限制,他指导的学生有130多篇作文被省内外报刊选登,还出版了个人专著《沭河岸边追梦人》,被评为临沂市首届“最美乡村教师”。解现任说:“如果不是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推动,像我这样的老教师也许就会一生与网络无缘,更谈不上出版个人专集了!”

  “当然,还有不少农村家庭无法上网,一些有条件上网学习的家长,也担心孩子会因此而迷恋网络、染上网瘾,受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该县石门中学教师王晓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孙仕满等告诉记者。

  针对这些问题,临沭县在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的培养,彰显网络学习正能量。同时,他们也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和全社会行动起来,大力净化网络环境,建设绿色网络,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呵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