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杭举行的一场有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报告,让杭州人再度将目光投向了机器人产业——蛟龙号上也有杭州元素。
在这场名为“中国首批深潜员水下机器人探秘”的报告会上,蛟龙号深潜器这类服务型机器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去年6月24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最新纪录,达到7020米。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是我国深海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会后在对两位报告会主讲人——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成林教授和中国首批深潜员、水下机器人研究专家刘开周博士的专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蛟龙”号刷新深潜纪录之前的两次潜试验中,由杭州宇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沉积物取样器和样品存放箱,搭载“蛟龙”号顺利获取样品,助力潜水器从6900多米深的海底带回沉积物和生物样品,这在我国是首次。
杭州“宇控”是一家专业制造机器人的企业。本月7日,该公司制造的遥控作业型机器人还将赶赴丽水协助警方破案——到瓯江代替蛙人潜入300米水深处打捞证据。
从名企频频下单订购工业机器人,到蛟龙号曝出杭州元素,杭州机器人产业已然形成。
1.
服务机器人定会掀起产业风暴
小巧扫地器已成明星产品
“蛟龙号”深潜器其实就是机器人,它是服务机器人,杭州人已经开始接受的扫地器就是这一类机器人。
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的“扫地机器人”,外形圆乎乎。根据不同的厂家、款式以及规格,种类有2000多种。登陆淘宝指数网,输入“扫地机器人”可以发现,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2.3%,近30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涨17.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9.4%。
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熊蓉说,机器人需求市场一直在扩大,机器人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种,根据国际上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指从事工业生产之外的一大类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能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眼下,服务机器人在生活上的应用很多,熊蓉举了个例子,去年工博会上曾推出人机乒乓大赛,人们可以和机器人打球,站在一旁观赛的竟然还有机器人。
在熊蓉的眼里,服务机器人很能干,例如曾在上海世博会上服务的海宝机器人,它们能讲解、能导游,还可以通过程序设置给小朋友讲故事、说笑话甚至与观众聊天、跳舞。“我们的实验室里还有家用服务机器人,可以说是海宝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升级版。”熊蓉透露说,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指令完成拿饮料、开门、清理桌面等工作。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成林教授认为,杭州是旅游城市,市场对能够提供导游服务或休闲保健服务的机器人的需求必然会逐年上升,他甚至认为,未来机器人会随时出现在人们的身边。
这个产业所引发的风暴,丝毫不逊色于个人计算机过去30年来产生的影响。
2.
杭产保姆机器人已在实验室
身价及功能成普及关键
据记者了解,杭州已经在研发保姆机器人,但尚未进入生产阶段。但上市之前不得不问这几个问题:保姆机器人能做什么?现有的生产成本价40万元能被消费者接受吗?
以张女士家现有的保姆为例,仅月工资支出一项就要3000元,年工资支出累计3.6万元。“保姆中途还要请假,过年过节还要给红包,请一个保姆,我家每年至少开销4万元。”张女士说,对于长年要请保姆的她来说,只要这个机器人保姆足够能干,40万元一个并不贵。不就是十年的保姆开支吗?但至少不会请假、不会涨价,可长年标准化服务。
熊蓉教授认为,张女士现阶段要在杭州买到这样的机器人保姆有点困难。以她实验室中的家用机器人为例,目前它们只能根据指令完成拿饮料、开门、清理桌面等相对简单的工作,这样的家用机器人还不够能干。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这样一台机器人至少要40万元。”熊蓉说,除了价格高之外,服务机器人所能做的事情目前有限,因此性价比不高,市场化之路也许还有很长。
不过网上有消息称——今年2月,一台PR2机器人在德国不莱梅大学的实验室内摊煎饼。PR2是美国一家公司研究生产的第二代机器人,被誉为全球第一个能完成一系列综合性操作的智能机器人,不过售价也高,每台要40万美元。它会叠毛巾、端茶送水、开啤酒,甚至陪主人打台球。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成林教授十分看好家用机器人市场。他认为,通过技术的突破,甚至可以让家用机器人来照顾小婴儿,哪怕喂奶都行。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1年全球销售服务机器人256万台。目前已面世的服务机器人功能多样,包括亲子机器人、炒菜机器人、聊天机器人等。IFR预测,到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需求量接近500万台,整机价值将达70亿美元。
3.
借力浙江海洋战略
杭产机器人市场机遇无限
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可期,杭企已经开始布局市场。
出品海宝机器人的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还推出了智能巡检机器人,它们能在廊道内取代人工巡检,对隧道不间断巡检;实时地对廊道内的各种参数进行严密监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整理上传供远程遥控人员参考;一旦发现问题,会自动加强巡检;如果发生危险,巡检机器人可以进入事故现场,把现场的视频、图像、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烟雾报警等数据发送到中控室,还可以充当应急的临时对讲指挥平台,指引受伤工作人员及时离开事故现场。线路运检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电缆隧道内部设备、人员的情况。
参与了“蛟龙”号深潜作业试验的杭州宇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则凭借服务机器人而高调进军海洋产业。
“我们是一家专门从事高端水下机器人及其配件研发和生产应用的水下装备制造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郑胜利介绍说,公司已围绕水下机器人本体结构、螺旋桨推进、水下液压源、机械手四大核心业务,突破了八大关键技术,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地参与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战略中去,高新科技成果就是企业的最大优势。
杭州市自动化学会王国耀秘书长认为,海洋机器人是水下工作公认的主力,且浙江正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对杭州机器人制造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