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提倡多年,应者寥寥:绿色殡葬为何难推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4-03 14:12:03

  栖息在山林间,长眠于花丛里,安静地与自然相伴,没有坟茔,也无需墓碑……尽管国家大力提倡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但文明、节约、环保的绿色殡葬在现实中仍遭遇尴尬。是什么因素阻碍了绿色殡葬的推广?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绿色殡葬应者寥寥

  民政部于2009年明确提出推广树葬等节地葬法,推动绿色殡葬。所谓绿色殡葬,一般是指遗体火化后通过生态方式处理骨灰,或者在骨灰堂(塔、廊)等骨灰集中存放处安放骨灰的新式葬法,包含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塔葬、海葬等多种形式。

  山东福寿园从2004年起开始推广树葬,一棵树旁边放一个类似书本的墓碑,镌刻逝者的名字,每棵树下安放4个逝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推行了多年,但至今选择这种方式安葬的逝者总数还不足百人。

  这家公墓从去年起推出花坛葬服务,去年全年共有37名逝者选择了这种方式。今年3月28日,福寿园为13名逝者举行集体花坛葬仪式。

  据了解,济南市目前有福寿园、恭德陵园等少数几家公墓提供生态葬服务,但应者寥寥。据统计,济南市每年约有16000人去世,但至今采取树葬、花坛葬方式的仅有300多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市民都多少了解一些绿色葬法,能举出海葬、树葬等方式,但明确表示能够接受绿色殡葬方式的人还是极少数。山东省民政厅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年一直提倡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但因为总体规模较小,尚没有准确统计。

  绿色殡葬还有哪些坎?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价格昂贵、不够便利等因素也是阻碍绿色葬法推广的重要原因。

  济南市民曹志清的父亲3年前过世,目前骨灰在济南市殡仪馆寄存。“父亲去世时说希望海葬,不过要去海葬还挺麻烦,不是说随随便便到海边撒掉就行,得先和青岛民政部门联系,办一些手续,自己把骨灰送过去,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出海安葬,比较麻烦,所以一直拖着没办。”

  济南市殡仪馆副馆长任军民说,在众多绿色葬法中,海葬是成本最低、最环保的一种,但实施起来还有一些现实困难。“其实一些人临终前有海葬的想法,但因为种种麻烦,没能实现。离海边较远的地方,如果没有私家车,光运送骨灰就是个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绿色葬法“成本高”也是阻碍其推广的重要原因。目前提供绿色葬法服务的主要还是经营性公墓,如果逝者选择这种方式,一般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山东省福寿园陵园提供的树葬服务,每名收费9800元,一棵树四周安放4名逝者。草坪葬也是每名收费9800元,在不到1平方米的地方安葬2名逝者。工作人员坦言,相比传统动辄上万元的殡葬方式,虽然树葬、草坪葬要便宜一些,但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9800元的价格还是偏高。

  任军民说,随着这几年的大力宣传,不少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不在一味地要求风光大葬,“一些市民在将逝者遗体火化后也咨询绿色葬法,但了解到昂贵的价格后,不少人只得无奈地放弃”。

  推进殡葬改革还能做什么?

  绿色殡葬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推广绿色葬法,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国家殡葬政策,促进老百姓转变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还要出台实实在在的鼓励措施,引导人们选择绿色葬法。

  “绿色殡葬价格相对便宜,但经营性公墓认为利润空间太小,没有大力建设推广的空间。”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家一直在提倡绿色殡葬,但公墓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发展,对他们来说追逐利润是首位,所以即使提供绿色殡葬方式,收费也普遍不菲,这也造成了绿色殡葬推广难。他建议,国家应多建设公益性公墓,提供价格低廉的绿色殡葬方式。

  济南市殡葬协会一名工作人员说,推进绿色殡葬还有一些政策有待明确。“比如树葬,总不能随便找一棵树就把骨灰撒下吧,这样属于乱埋乱葬,是明令禁止的。同时这样做还有一些安全隐患,例如亲人祭奠烧纸就容易引发火灾等。”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建议,相关部门可在荒山、滩涂等未利用地划定树葬、花葬、草坪葬区域,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管理,允许老百姓在此区域自行实施树葬等,既满足人民的绿色殡葬需求,同时还能促进荒山绿化。

  民政部近日表示,将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从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延展到奖补生态安葬方式。专家建议,各地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在政策上向海葬、树葬等绿色殡葬倾斜,以政府为主体,对其进行实质性的补贴等措施。同时,鼓励墓园推出更多的生态项目,让殡葬更多地体现公益性。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娄辰 编辑: 叶燕增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