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孩子进行弹跳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被称为误入人间的“星星的孩子”,他们都患有自闭症,亦称孤独症。这些孩子目光澄亮,却不愿意跟别人对视;听力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语言发育正常,却几乎不愿跟人说上一句话。
4月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自闭症日”,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自闭症患者已达6700万,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约有250万人,江西约有5~8万人,而未被诊断发现和有孤独症倾向的则很可能更多。自闭症儿童究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自闭症患儿家庭面临着哪些问题?在第6个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自闭症儿童家庭,倾听自闭症家庭的困惑和艰难。
自闭症孩子的一天
清晨:公交车上不断重复着同一句话
小华的老家在高安,小华出生后,一家人在深圳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自从一岁大的小华被检查出患有自闭症后,整个家庭瞬间跌入冰窟,家人的生活也大变样……
这一天的早晨7时,在昌东工业园一个出租屋内,快满3岁的小华刚刚睡醒,就被妈妈拉起来去接受康复训练。这里是小华的爷爷奶奶租住的地方,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给孙子治病,一家人来到南昌打工,赚钱为孩子治病。“两间房每月260元,厨房卫生间共用。刚到这里很不习惯,因为和深圳的生活条件差了不少。”小华的母亲王女士告诉记者。
王女士起得很早,做好早餐后,还得帮儿子洗漱、喂饭。吃完早饭,母子二人便匆匆赶到公交站台候车。一路上,小华的话还不少,但仔细一听却发现,其实只是重复着同一句话:“513路车来了,513路车走了。”
上课:心不在焉望着窗外
9时,康复中心的教室里,上课的内容是区分卧室与厨房。老师拿着图画,耐心地教着小朋友们,可小华却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玩着手指,全然不听老师讲课。“这些孩子做事时无法专注,有的孩子则有些漫不经心。”康复中心的马老师告诉记者,这些自闭症孩子比起同龄孩子来,能力比较欠缺,有些很简单的动作和指令都没法完成。老师讲解了3遍,小华才正确地辨别出了厨房和卧室。
下课后,小华被妈妈带到了康复中心的感统教室内。教室里有溜溜板、七彩球、跷跷板等运动项目,孩子们就在这里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走平衡木、跳弹簧床……老师表示,在这里,孩子们要接受触觉、弹跳、本体感应以及语言方面的训练,目的就是让孩子的感知能够统一。随后,小华也加入了训练,“如果他学不会这些基本的技能,长大了根本没法适应社会!”王女士担忧地说,她很希望孩子能学得快一点,多学一点,这样才能尽快地融入正常的社会中。
到家:妈妈一刻都不能离开
王女士和另一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间房,专门用于午休。中午时分,记者随同母子二人来到租住的房内,看到房里只有两张床和两张桌子。“我们两个家长合租在一起,这样既能分摊房租,也能互相照顾,一人做饭、一人专门照看孩子。”王女士告诉记者,如果只有她一个人,那在厨房煮饭时根本没法放心,“孩子会乱动电器或电线,很容易出现意外。”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家长也带着4岁大的孩子回来了,两个小孩一见面,连鞋都不脱,直接就爬上床玩闹。“孩子不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完全有可能把桌上的锅碗搬到地上,再把地上的垃圾搬到床上。”王女士称,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她一刻都不敢离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