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15个大学生云南修厕所 不能只在书本上了解中国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8 10:30:00

 

  她对记者打比方说,大陆学生可以讲起习近平的很多事迹,而台湾学生对政治人物就没有那么熟悉。

  成功大学学生林尚儒之前也没有到过大陆。他说,自己从小在报纸和小说里了解大陆,“有很多的想象”。这次的一些发现,“颠覆”了他的想法。以前,他觉得大陆比较封闭,其实不然。他父母对大陆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乱丢垃圾”等阶段,现在他看到,“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

  林尚儒第一次从大陆学生那里听到“学霸”这个词。这是在大陆形容学习成绩超好的学生的一个词。他告诉对方,在台湾,这叫“卷哥”,就是考试头10分钟就交卷而且考100分的那种人。

  南开学生乔牧说,破除了神秘感之后,“发现大家都一样,就和同学一样,可聊的东西很多”。

  乔牧注意到,台湾学生之间是“团队决议制”,同学之间沟通很多,而大陆的社团中缺少这样的氛围。他还认为,台湾学生“更敢说真话”,在观察力上也胜过大陆学生。此外,在才艺方面,台湾学生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的才艺要丰富很多。他觉得,这是因为大陆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兴趣而培养”,而台湾同学受到的教育“目的性没有那么明显”。

  两岸之间的比较,不止发生在这些年轻人中间。台湾师生发现,塔村人有的还“蛮有钱”,有村民到台湾旅游过。一些村民会向他们打听台湾的情况,聊起小吃、风景比较多。“日月潭知道的更多——没人提起马英九。”

  未来社会的中坚不能只在教科书上了解海峡对岸

  “为什么要带学生来?真正要影响的是这些学生。”吴昌振对记者说,南开和成功大学的学生未来都很有机会成为社会的中坚,甚至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些同学的大多数都在顺遂的环境中成长,缺少生活体验,而且通常“在教科书上”了解海峡对岸。这些人体验生活,互相了解,并有所反思,以后就不会“不食人间烟火”,知道“庶民”的状况,制定政策时就会贴近现实。

  每次看着师傅砌出来的光滑如镜的墙面,南开大学学生王浩竹就用“术业有专攻”来安慰自己。他说,如果没有这一次,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拿上抹子。修厕所的经历让他更加明白,这个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干着不同工作的人组成的,工作并无贵贱,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便是很大的成功。

  与“二哥”聊天时,成功大学学生陈宥任得知,他们修建第一个厕所的那户人家有一些困难。原本,他们的任务是只要建好化粪池就行,地面灌浆之类的工作不必负责。但“二哥”决定,等到所有事情做完之后,会再回去帮忙把整个厕所都建好。

  陈宥任很受感动,他说,人们总是害怕多做了些什么,吃了多少亏,而“这些做人的道理,不能够靠别人教”。

  在塔村,陈宥任看见了一群“相当有热诚的基层领导”,他认为,他们的想法是以报效国家、服务乡里为中心,这不仅是件好事,还会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这不仅是从政者,也是每个人都该深植内心的想法”。

  这并非陈宥任一个人的发现。很多人在反思会上提到了基层干部跟群众之间的“亲密互动”,有些干部是外面读完大学后回当地工作,在聊天时,他们使台湾学生感受到“改善大家生活和建设这个地方的理想”。

  林尚儒对记者说,共青团大理市委的一位干部前后去过塔村多次,跟大家交流很多,他本“没必要”这样做。这位团干部给他的印象,“不是一个官员,而是一个想做事的年轻人,没有官气”。他“完全被感动”。

  在告别塔村的时候,这个21岁的台湾小伙子“偷偷哭过”。他说,那种感觉就像离开家一样。很少有一个地方会给他这么深的感动。

  自己就算只砌过两块砖,那也是创造历史

  临走之前,林尚儒支起三脚架,用一台旧式的相机记录了一个在洱海边上被他们称为“海景房”的厕所的诞生过程。

  他让这些照片快速播放,就像一部纪录电影那样。他说,虽然只是修建了6个厕所,但这种做法影响了很多当地人,“搞不好”哪天大理的环保意识提升,这种厕所得到推广,那自己就算只砌过两块砖,那也是创造历史,“为什么不去做?”

  关于厕所问题,乔牧认真地问过吴昌振。吴昌振对他谈起了“花瓶效应”:你往一个厕所里放一个花瓶,大家都会注意到,会自觉去维护厕所的美化。大理的环保厕所正在增加,我们做的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是希望能起到“花瓶”的作用。

  在这些学生离开之前,“大哥”专门留下来,与他们住在一起。他希望最后一晚和大家多相处一下。他还送给每人一个石罐,是用大理出产的大理石做的。乔牧琢磨半天,做了一个小小的化粪池的模型,回赠给“大哥”和“二哥”。看得出来,他们“非常开心”。

  回想起这段经历,李郁青说,服务学习在潜移默化和分享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大家萌生了“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想法。当有一天他们能够以一己之力帮助到这个社会的时候,这段经历的影响会显现出来。

  南开学生纪蕴佳每当被问起塔村的事情,总会“一时语塞”。她总是含糊回答,自己只是去云南盖厕所。“想的太多反而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些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记住了万里之遥的塔村。有人是这样记住的:在塔村那些亲手建造的化粪池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记者张国)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叶燕增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