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李伟雄通过大理市共青团组织找到了塔村。
修建一个厕所要1000到1500元人民币,15名学生的往返路费实际上足以请人修建更多的厕所。成功大学课外活动指导组教师吴昌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生是他们在校内公开招募来的,每位同学须缴付1.5万新台币以支付生活、交通、保险等费用。如果负担不起,学生可以通过打工来解决部分费用。校方自身提供了部分经费,也对外募集了一部分。
“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钱捐过去?”吴昌振说,他们考虑到,获得直接捐款的农户可能不会去修建厕所。而且他们主张,农户作为受益者,也要付出一定的投入,这样才会珍惜。
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捐款的善举,就与学生的“服务学习”无关了。
在塔村的生活只有12天,却给这些多数来自城市的年轻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夜间集体在村委会的房子打地铺,白天在固定的时段上工。很多人第一次见到粪坑,第一次学会砌墙。两位姓张的当地泥瓦工被请来指导他们——他们很快成了这些大学生嘴里的充满激情的“大哥”和埋头苦干的“二哥”。
直到最后一天,他们仍然发现,自己砌的墙参差不齐,并不平整。从技艺的锻炼来讲,他们收获甚微。
大陆学生可以讲起习近平的很多事迹,台湾学生对政治人物没那么熟悉
南开大学学生李晖被很多人问过:你去云南盖厕所,就算你学会了怎么样砌墙,你又不是立志要成为一名泥瓦匠,这些于你又有什么价值呢?
李晖说,当然自己的梦想不是成为一名泥瓦匠,但在服务过程中的宝贵体悟,“托举”着她,让她受益匪浅。
这些体悟往往是在夜间的反思会上总结得到的。反思被视为“服务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他们一整天“引颈期盼的事”。
反思会就是大家在打地铺的位置围坐一圈,通常每天晚上八点左右开始,有时甚至开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吴昌振形容,“因为大家欲罢不能”。
这些年轻人从农村的厕所或者一条狗出发,会将话题展开到极为广阔的空间。一位台湾同学说:“总是可以听到大家对于一件事不同的看法,或是发现身旁我所没有发现的事,听听别人不同的观点,吸收彼此的想法。”
吴昌振认为,反思会的奇妙在于,创造了一个心理互惠、信赖的环境。在异地,大家反而愿意敞开心胸,倾诉自己的发现,也包括个人的志向等平时不太可能对外人谈及的事情。
他做过记录,发现大陆同学平均每次发言20到30分钟,台湾同学大概5到10分钟。他还注意到,南开的学生在发言时,会多穿插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并不完全是叙述性的。
成功大学学生张蕙玲当初从社交网站上看到招募公告。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大陆。她母亲对她到大陆来表示过担心。但当她与南开学生接触后,发现这种交流是值得的。她很想告诉妈妈这一点。
在张蕙玲眼中,南开学生表现很积极,对国家大事很关注。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是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