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儿童健康
高热头痛需防流脑作祟 宝宝如何预防流脑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7 14:34:48

  春季是流脑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也是流脑的重点侵袭对象,家长们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什么是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出现淤斑和脑膜刺激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流脑根据病情的轻重,还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流脑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好发季节在于冬春季,感染对象则为儿童和部分青壮年。

  临床症状

  流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3个阶段,其中处于上呼吸道感染期的患者(即普通型),在流脑患者中占大部分:

  第1阶段上呼吸道感染期

  脑膜炎双球菌在鼻咽部繁殖,大多数人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具体表现有咽痒、喉痛、发烧、流涕、咳嗽等,这时最易被误诊为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不为人们所重视。小宝宝的症状表现往往不典型,常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脑门也会膨隆。

  而有经验的医生这时就会加以留心,以防流脑的发生。抵抗力较强的患者在此期间均能自愈,但此时的传染性很强。

  第2阶段爆发期

  疾病进一步发展,病菌侵入了机体,当侵入血循环发生全身感染时称败血症,患者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有惊厥。由于微循环发生障碍,很多患者身上还有出血点。如果发病凶猛的话,1~2小时就可能死亡。对于这种情况,经验老到的医生会及时对症下药,患者一般均能得到有效治疗。

  第3阶段脑膜炎期

  当病菌随血流到脑脊髓膜引起炎症反应时,患者的脑膜会充血水肿,头痛剧烈,呕吐频繁,颈项强直,进一步出现抽搐。到了这时期,就要将患者送进病房进行治疗了。

  预防措施:

  流脑的预防是重中之重,由于流脑病菌存活在空气中的时间很短,所以只要有效地避开传染源,同时加强其他方面的防护,就可以把流脑抵挡在外。

   1、密切观察流脑流行地区

  除了关注新闻报道,了解流脑高发时期哪些地区的情况较为严重之外,爸妈更要提高预防意识,若宝宝的玩伴、同学有近似流脑的情况,爸妈可以预防性地给宝宝服用一些青霉素类药物或复方新诺明。

   2、少去人多地方

  家长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去。平时屋子要常通风,如果宝宝有发热、哭闹、呕吐等症状,要及时送医院。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流脑流行期间,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增加户外活动,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同时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注意增强体质;幼托机构还应加强晨检等。加强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

   3、保持通风营养均衡

  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是防止传染病的基础。冬季一般人们都不太乐意开窗通风,其实完全不开窗、空气不流通对宝宝健康也是不好的,因此建议爸妈可以采取每次只开一间屋子通风的方式,10分钟就可以让室内空气流通很多。而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春季,经常开窗通风让宝宝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和自然万物一起成长是非常适宜的举措。当然,还要为宝宝安排合理的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戴口罩打预防针

  其实口罩是非常有效的隔绝物,只要戴上厚的、鼻腔上带夹子的口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若在流脑高峰期还要带宝宝出门,爸妈可以给宝宝戴上口罩,卫生又安全。此外也可以采取提前打预防针来预防流脑,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1月,是打预防针的最佳时期,但由于流脑疫苗的针对性非常强,每年发生的流脑群也不一样,同时疫苗注射后两周才起效,所以只作为参考。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整合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