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2013年衢州中考新政出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25 09:48:33

  今天(24日)上午,我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出台(以下简称意见),对考试时间、考试的难度系数、外省籍进城务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普职招生比率、实行多元化录取方式、特长生录取和中考加分政策等七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考试时间和考试的难度系数

  2013年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制度。同时,继续实行中考体育加试并列入学业考试范围。学业考试的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品(包括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等五科。

  考试日期、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卷面分数、考试形式见下表:

  试卷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考核。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不小于0.70,最大限度地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

  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行全市网上统一阅卷,阅卷教师由市招办在全市范围内抽调。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学生的补考,由县(市、区)自行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市区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的方式。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民办高中的招生录取工作,市区由市招办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各县(市)由当地招办负责统一组织实施。

  外省籍进城务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

  外省籍进城务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今年备受关注。《意见》对统一报名条件作了详细说明。

  1.2013年衢州市初中毕业生(以电子学籍注册为准)和衢州市户籍在外市就读要求回衢升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及本市户籍往届初中毕业生。

  2.无学籍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参加本年度学业考试。初中一、二年级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不得报考。

  3.非衢州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我市报考普通高中的条件为:

  (1)父母至少一方在我市已领取《浙江省居住证》。

  (2)父母未领取《浙江省居住证》,但已领取《浙江省临时居住证》,且在当地有合法稳定职业并签有劳动合同或领取营业执照满一年,有合法稳定住所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满一年(截止2013年8月31日),在我市初中阶段连续学习1年并取得相应学籍且按规定完成初中学业者。

  符合上述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其学籍所在地报考。报考职业学校者不受所列条件限制。具体报名工作由各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组织。

   高中招生计划制定及录取办法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和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打造四省边际职教培训中心的要求,以区域内今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和初升高计划比例为基础,按1:0.9的比例来安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各县(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招生计划申报表见附件)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当地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编制,

  统招录取是录取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择优录取。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个A以上;要求升入其他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

  当最低录取分数线出现并列分而超过计划招生数时,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相同,则按考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第数量从多到少录取;若以上两项仍相同,则按科学、语文、数学、英语四科顺序以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定向指标分配生录取时出现并列分情况,也按照此规定执行。

  衢州一中、衢州二中、衢州高级中学、衢州三中、龙游中学、江山中学、常山一中、开化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应安排60%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参加学业考试的报考率和学校规范办学情况等因素分配,并继续坚持向农村初中倾斜的原则定向分解到各初中;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

  衢州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继续面向全市招收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具体招生工作由衢州二中组织实施并接受市招办的监督。

  此外,《意见》还对免试录取的条件、程序,.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加分政策等作了详细说明。

 
来源: 衢州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洪燕辉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