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市人民中学小班教学
一个班学生不超过30人,4至6名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围坐一圈,随时可以开“圆桌会议”讨论;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他时间需要认真倾听学生讨论,记录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状态……这就是目前已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武汉市人民中学的教学场景。
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小班化教学已走过十多年探索历程,在武汉才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这种教育方式是否适应江城水土?能否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沉闷的局面?连日来,记者走进小班化试点学校一探究竟。
缘起
开设小班源于无奈
说起小班制全面铺开的原因,武汉市人民中学校长胡凤盈称实属“无奈之举”。因学校地处旧城改造区附近,近年来周边人口外迁,学校生源减少,不得不将全校300多名学生分成11个班级进行教学,每个班级人数不足30人。
据记者了解,武汉市五十一中、武汉市七十五中、武汉市天门墩中学等学校也存在类似情况。目前武汉市有近百所中小学探索小班化教学,但全面实行小班化的并不算多。
生源不足令学校不得不思索如何实施适应新形势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2010年至今,人民中学形成了特有的小班化分组合作互助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和“伙伴助学”为组织形式,完全打破了传统45分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现状
低进高出后劲十足
在小班化教育实验班上,记者看到,20多名学生分组听课,随着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小组之间频频竞争、辩论,每名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注意力也紧紧跟随着课堂的进程。胡凤盈告诉记者:“以前学生们听不懂就睡觉、开小差,如今大都能融入课堂。”
小班制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他们中间有不少人进校时成绩并不突出,三年下来都有明显提高。该校去年中考,一个25人的小班,21人考入省级示范高中,重点升学率达到84%。
该校初二4班学生孔美琪的家长评价:“以前孩子放学后就上网打游戏不做作业,现在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查资料,我们放心多了。”
思考
疑难杂症尚待破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小班制令学生学风改变巨大,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相比传统课堂,小班制难以保证教学进度;学生分组围坐,容易在一起“讲小话”……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小班化教学的专家、博导吴永辉曾建议:“要将小班化教学要求以规程的形式体现出来,给教师制定一个‘操作指南’。”中华地区小班化研究协会会长叶建源则建议:“小班老师要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甜蜜、放大幸福、减少痛苦,激发学习主动性。”(楚天都市报记者何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