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娱乐频道 > 时尚
非诚勿扰娃娃音刘五朵牵手 男人更爱女人发嗲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11 11:48:15

  导语:以娃娃音出名的刘五朵是继许秀琴之后《非诚勿扰》的又一位“萌姑娘”,不少男生被她的呆萌气质深深吸引,慕名而来上演各式告白。男嘉宾杨成杰带着“小清新”之风登场,他专程为刘五朵而来,而“萌姑娘”也终于等来了她的白马王子。男人喜欢发嗲的女人吗?

  一、网友观点:讨厌与喜欢并存

  @大叔:我觉得这声音听得多觉得好烦的,所以我个人不喜欢。

  @爱克杰伦:应该会喜欢的,如果真心喜欢她的话,是不会介意的。

  @神奇女侠:喜欢,但不要甜的发腻,更不要一天到晚在耳边嗡嗡。

  二、专家观点:为什么男人都喜欢发嗲的女人

  男人女人都说不喜欢女人发嗲,但是谁都又很受用那分嗲。美人关固然难过,嗲声嗲气这一关,也是很难过的。说话硬朗,连珠炮发似的美人,吸引力也许比不上一个说话嗲声嗲气的平凡女子。林志玲这个大美人真是浑身的嗲气:对着镜头嗲得娇羞;说出话来嗲得温柔;受伤时嗲得柔弱;就连被记者拉着去与萧蔷拍“两美”合影的尴尬一刻,也没心肺地犯嗲,对人心好像浑然无知的无辜让人疼爱。也许,萧蔷这个大美女大抵就是因为少了这份嗲气而逊色于林志玲吧?

  1、嗲是对女性的一种赞美

  其实,嗲是对女性的一种赞美。发嗲,包括了一个女人的娇媚、温柔、情趣、谈吐、姿态、出身、学历、技巧等等,其中既有姑娘的撒娇弄俏,也有少妇的忸捏作态等一系列显示女性柔弱娇媚的魅力的举止。自古女人一嗲,男人骨头就软。嗲的女人容易被宠、被怜、被爱。聪明的女人要求男人做什么事,干什么活,买什么东西,不吵,不闹,不凶,不唠唠叨叨,不发号施令,只是会嗲、善嗲。嗲的女人少生气,嗲的女人少发愁,嗲的女人整天活得开开心心,融融乐乐,眼角的皱纹自然不会生出来。发嗲的女人,是因为知道自己的性别优势。会嗲的女人,是为了让别人知道她的风情万种。世界上的男人都喜欢看到女人撒娇,抿着小嘴,跺着小脚,眨着小眼,舞着小手,再加上一副梨花带雨的样子,在这种女人面前,再刚强、任性、骄傲的男人都敌不过,仿佛女人这一嗲,是营营役役生活中的一点润滑剂,是深入男人骨髓的一种女人味。

  2、嗲是一种说话的态度

  女人“发嗲”是一种说话的态度,嗲的时候要将身体放软,柔若柳絮,好像随时会从椅子上掉下来似的,眉目要勾魂摄魄,偏又带一点无知,说话要慢慢而轻声,最好要凑得很近才听到。嗲,是非女人拿捏不可的,所以这个“发嗲”首先就占了天时、地利的优势。无论是商场还是情场,温婉的嗲气总能镇定剑拔弩张的场面。看着做错事的女下属突然嗲嗲地认错了,谁也不能火冒三丈,这就免了伤自己的脾胃;错综复杂的人际争斗中,如果一方恰恰是会“嗲”的女性,即使是唇枪舌战也会温文尔雅,不仅让自己占了上风,也会让另一方不禁要对女性礼让一番,宽了心胸,所有的难题于是迎刃而解。即便是同性之间,如果一方讨好地和对方发发嗲,受宠若惊的那方哪里还想得起争风吃醋。

  在私人生活中,会发嗲的女生不仅让自己能占得上风,也让对方占得不少便宜。迟到了,嗲嗲地埋怨人会比火冒三丈地指责更让男朋友内疚,男人可以不劳心不伤神地哄宠一番就令她破涕为笑,但是心里却记得下次要早到半个小时。在外面受了委屈,嗲嗲地依偎在丈夫的怀里,让他平添了很多自信心,并化作更大的责任心在纷繁的社会上打天下,于是我们又多看到了些有职业精神、事业追求的成功男人。即使在丈夫的手机里发现了暧昧的短信,也是不露声色地嗲嗲地抱着他入睡,化掉他心里的那分萌动……

  所以,女人发嗲是深入骨髓的一种女人味儿。不论女人的容貌是否美丽,不管以前会不会发嗲,女人们都应该学会发嗲,运用发嗲,将“嗲”字的蜜浆注入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当然,这嗲要拿捏得适度适时,轻了,是弱不禁风的娇气;重了,那就是风尘仆仆的骚气了。

来源: 凤凰时尚综合 作者: 编辑: 陈苹苹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