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引热议:汉语体系能否屏蔽歧视性词语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1 15:33:11
汉语怎样发展才能日益完善?
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词语典》修订、发行。新版本词典收录了许多时髦词汇,如“给力”、“雷人”、“宅男”等,然而“剩男”、“剩女”等词却被拒之门外。负责主持第六版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社科院研究员江蓝生表示,“我们不收‘剩男’、‘剩女’,是因为不能够及时结婚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把他们说成‘剩男’、‘剩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够尊重人。”可见,随着《现代汉词语典》、《新华字典》等权威字典辞书的修订,汉语中一些不合时宜、不合理念的说法正在逐渐消失,汉语体系实际上正在进行着悄然改变,这些改变都意味着汉语正向着完善之路一步步走近。
汉语若想更加富有生命力,不断丰富完善,进行符合现代理念的转变是必不可免的。然而,转变并不等同于转型,是否就废除所谓歧视性词语而掀起“汉语现代转型”的浪潮尚不可定论。汉语之发展和完善是循序渐进的,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即便是在字典、词典中删除某些词语,在广大群众的脑海中,这些词语以及其背后的理念也是要随着社会发展,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除。与其大谈汉语转型不如从汉语使用者的思想理念改变上下工夫。
【链接】
被认为有歧视性、受到争议的词语举例:
身体歧视:瞎子、哑巴、独眼龙、罗锅、缺胳膊短腿、瘫子、残废
性别歧视:妇道人家、妇人之见、破鞋、长舌妇、母夜叉
年龄歧视:老不死的、老废物、老家伙
其他歧视:大老粗、老古董、睁眼瞎、盲流、农民工、弱势群体(李岁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