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老年痴呆症引热议:汉语体系能否屏蔽歧视性词语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3-01 15:33:11

  日前,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晓华撰文《“老年痴呆症”等词应退出汉语体系》,提出:“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汉语文化复兴之势日益明晰,汉语的现代转型问题不容回避。应当以现代平等理念引导语言的革新,去除歧视性话语,推动汉语文化完成现代转型。

  “老年痴呆症”是歧视性词语吗?

  针对词语是否带有歧视性这一问题,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张猛教授表示,“歧视”之类,生于人心,无关词语。任何词语都是符号,本来没有歧视性。歧视性的有无,取决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特定的词语,由特定的人群使用,会被赋予歧视性。如纳粹分子口中的“犹太人”,元朝蒙古人口中的“汉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右派”等。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张教授也认为,提出废除被认为带有歧视性的词语实际是一场“名”与“实”之争。张教授说,以“老年痴呆症”为例,不管选用哪一种称呼,所指现象基本相同,只是突显的方面不同。语言的功能是交际,语言符号本身与其所指代的现实现象是独立的,不是一回事。

  近日,著名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说,“自称草根是自嘲,自称‘屌丝’是自贱”,引发了网友关于“屌丝”一词的热议。有的网友认为“屌丝”一词已成流行语,当自称“屌丝”由个例变成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之后,该词也就脱离了它的本身意义,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说的时候并不一定有那么严肃、严格的定义,没必要太较真。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屌丝”一词带有歧视弱势群体的意味,而且很不文雅,这样的称谓十分不妥。可见关于词语的歧视性问题见仁见智,难分对错。

  汉语转型迫在眉睫吗?

  王晓华教授提出,所谓汉语文化的转型,是指以批判、选择、整合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完成汉语文化从前现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升华。要推动汉语文化完成现代转型,亦须创造出相应的语言体系。以平等这一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衡量现代汉语,其中譬如“父母官”、“打工仔”、“垃圾佬”等词语,依然显露出根深蒂固的等级意识;人们言说汉语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歧视弱势群体的倾向,不消除这些欠缺,汉语的现代转型就难以完成。

  “汉语转型”真的迫在眉睫吗?这不是个单纯的问题。张猛教授认为,汉语和世界上所有语言一样,需要简洁、明确,也需要优雅、生动。但这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者的问题。比如,若说惯了、听惯了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能责怪语言出了问题吗?若“瞎子点灯白费蜡”、“哑巴吃黄连”等禁止使用,那么“盲人摸象”、“瞎子阿炳”、“独臂将军”、“郭橐驼”等等是不是都要“转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全体使用者公有的工具,不可能脱离历史、脱离使用者而按照个人意志完成突变。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刁晏斌也不甚认同“汉语转型”一说。他举例说,有了“盲人”后,“瞎子”并未消失,这非常值得深思。也就是说,即使说法上改变,在人们的脑海中,在语言的日常使用中所谓的“转型”也未必能如愿实现。

  

 [1] [2] 下一页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