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三农
一只土鸡孵出一个大产业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08 08:42:44

  白银耳鸡,又名白耳黄鸡,因其全身披黄色羽毛、耳白色而得名,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落户江山。其“三黄一白”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即黄羽、黄喙、黄脚呈“三黄”,白耳呈“一白”。

  2006年8月,江山白银耳鸡作为浙江省8个畜禽地方品种之一,被入选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正式成为了“国宝”。

  如今,白银耳鸡产业已成了江山市坛石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养鸡户达7000余户,年饲养量200万羽,年产值达8300万元。

  这一只土鸡,是如何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的?1月31日,记者来到坛石镇,一探究竟。

  草丛捡鸡蛋

  一走进坛石镇横渡村,我们就听到公鸡的“喔喔”叫声,道路边、屋檐下、山坡上随处可见一群群的白银耳鸡,有的在觅食,有的在追逐打闹,也有的干脆懒洋洋地沐浴着阳光。

  “走,去看看我们的种苗场。”与横渡村支书王喜祥简单聊了聊,他就带记者去参观村里新建成的白银耳鸡种苗场。

  依山而建的种苗场,占地7亩,有6栋鸡舍。与别的地方不同之处是,种苗场没有围墙,白银耳鸡全散养在山上。山不高,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山上的植物以杉树、灌木为主。还没等走近,就听到公鸡的“喔喔”声和母鸡下蛋后的“咯咯哒”,声音此起彼伏,恰似一首美妙的群鸡合唱曲。循着声音放眼望去,山上草木甚是茂密,很难看到鸡的踪影。当我们走近后,这才发现,灌木、杂草丛中竟然有几百只鸡。

  “白银耳鸡一般在山上活动,还经常将鸡蛋产在草丛里。”为了证实他的说法,王喜祥带记者去灌木林里寻鸡蛋。爬上一个山坡,在树林里没走多远,我们就看见一只母鸡趴在杂草丛里。“那儿肯定有不少鸡蛋。”王喜祥赶走母鸡,拨开脚边的灌木,草丛中果然有一窝鸡蛋。数一数,竟然有15枚。只见这些蛋个头虽不大,却光滑圆润。王喜祥相告,这种鸡蛋叫新生蛋,是刚开生的小母鸡产的。

  “这里还有一窝蛋。”在王喜祥的指点下,记者在另一个小山坡的草丛里,也找到了一窝鸡蛋。十几分钟,我们已找到3窝鸡蛋,大约有40来个。王喜祥笑着说:“我们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些蛋,再过些日子,就可能见到一只母鸡后面跟着一群小鸡,在养殖场这是常有的事。”

  现在,一个白银耳鸡蛋卖两块钱。王喜祥说,一只母鸡一年约能产蛋180枚,仅下蛋就有300多元的收入。

  养鸡富村民

  “村民靠养鸡能走上致富路,关键得到了上级政府部门的扶持。”王喜祥说,原先由于受观念和资金等要素制约,农户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养鸡的经济效益不明显。2008年,省农业厅与横渡村的低收入农户帮扶结对后,开始专业化养殖白银耳鸡。村里专门成立了雄冠白银耳鸡专业合作社,对鸡苗进行统一供应、防疫、销售。村里还出台政策,农户每饲养一只白银耳鸡,给予1元的鸡苗奖励;搭一个鸡棚,奖励500元。

  村民洪江根因为贫穷,多年以来一直是单身,加上当时他的养女正上高中,经常穷得揭不开锅。2008年,他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开始走上了养鸡的道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年出栏6000多只的规模。现在,每公斤母鸡的价格是32元,公鸡是34元。一般,平均一只白银耳鸡的利润是10元。养鸡已让洪江根摘掉了贫帽子,养女也在2010年考上大学。

  王喜祥相告,经过数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已从20户发展到400多户。现在,村里养殖500只以上的大户有72户,全村702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全村一年出栏25万只鸡。 “白银耳鸡的名气已打响,供不应求。”2011年下半年,王喜祥将白银耳鸡运到杭州销售,第一天就以每公斤34元的价格,卖了1400只鸡;48个一盒的鸡蛋,以90元的价格卖了70盒。不少没能在销售会上买到白银耳鸡的杭州市民还主动与村里联系,要求来年多带些过去。

  2011年,村民王培富新建鸡棚400多平方米,新增鸡苗5000多羽,出栏1万多只鸡,还得到合作社6500元的分红奖励。

  村民主任徐方洪介绍,白耳黄鸡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鸡肉经过小火慢炖后,看上去亮黄鲜嫩,口感不肥腻,鸡汤浓郁鲜甜、香浓滑爽。前些天,在衢州市首届年货节上,村民们带去的鸡和蛋都特别畅销。

  在徐方洪的带动下,他的几位兄弟也加入养鸡队伍。徐方根承包了一个山头,搭建了两个鸡棚,养殖5000多羽鸡;徐方清建了6个鸡棚,每年出栏7000多羽……依靠养殖白银耳鸡,他们家里都建起了新楼房,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保种责任重

  “白银耳鸡属于地方品种土鸡,生长速度慢,要放养5个月以上才上市。”王喜祥分析说,这么一来,在产量上白银耳鸡没有优势;如今养殖白银耳鸡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衢江、常山、开化等地农户也会从江山购鸡苗过去饲养,从而导致白银耳鸡与其他的鸡种杂交后,使品种变杂。

  保护“国宝”刻不容缓。2012年,横渡村在省畜牧局和镇政府的扶持下,新建了玉兰白耳黄鸡种鸡场,这个“保种”基地里养殖了500只种鸡,以保证白银耳鸡种群的纯度。

  除了村集体进行保种,不少养殖大户也积极参与到这个行列。26岁的祝碧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与母亲王云仙一道经营自家的养殖场。2012年,她家的养殖场已经发展到了年出栏3万羽的规模。在祝碧琴牵头下,一部分村民组织成立了普农土鸡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800多农户养殖白银耳鸡。

  3年时间,祝碧琴驯化了千只种鸡。如今,她的养鸡场的种鸡已发展到2000多只。

  “去年12月,坛石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成为衢州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坛石镇党委书记毛振荣说,坛石镇的横渡、上溪、郭丰坞、潭边等8个村都是白银耳鸡的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特色产业,坛石镇还制定了2009年至2013年的白银耳鸡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全镇养鸡户达7000余户,年饲养量200万羽,年产值达8300万元,带动1200余户低收入农户走上了致富路。预计今年全镇饲养量达500万羽,产值达1.2亿元。

  王喜祥正在树底下的草丛里捡鸡蛋。

  一村一评

  保护良种、孵化育苗、规模养殖……如今,坛石镇的白银耳鸡已形成一条产业链,一年近亿元的产值,不得不让我们刮目相看。

  白银耳鸡能成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这关键是因为,其品种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当地丰富的山地、林地资源优势以及农户普遍掌握的养殖技术优势,再加上政府部门给予引导发动、政策扶持,这才推进了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一只正宗的土鸡卖六七十元,市民消费得起。走市场的道路,合理的价格定位,这才造成了白银耳鸡的供不应求。这种理性的、科学的、原生态的生产与营销,就不会出现因产品积压而导致的亏本。笔者联系到目前一些土特产的“礼品化”问题,由于过度的包装和高价位,早背离了市场法则,定然会让不少经营者“失算”,大叹钱难赚,尝到了苦头。

  今后,“一村一品”该怎么华丽转身?值得我们深思。

来源: 衢州新闻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