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医疗健康 > 健康热点
逢年过节易得节日病 春节期间应注意的8个生活习惯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2-07 15:22:15

  马上就要春节了,在春节期间为了健康着想,要注意8个生活习惯,来看看吧。

  一、斗酒劝酒不可取

  饮酒应适可而止,斗酒、劝酒都有损健康且不文明,自己少喝,也不要使劲地劝别人。不少人喜欢酒水“混搭”着喝,这对糖尿病和痛风患者的危害较大。还有些人喜欢边喝酒边“吞云吐雾”,烟碱溶解在酒精内,在胃中很快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可加速中毒过程。

  相对来说,葡萄酒和黄酒适合做节日餐桌的“祝酒”。葡萄酒有开胃健脾、抗衰老等作用。饮用热黄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补血养颜。饮酒前适当吃些水果或点心给胃“垫个底儿”。

  二、敬烟传统要放弃

  敬烟是一种“传统礼仪”,但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尽量少待在烟雾缭绕的室内,因为吸烟可使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在生活节奏方面,娱乐一定要适度,在长时间的酒宴、打牌、熬夜之后,第二天早晨血糖肯定会出现升高,因此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生活规律改变不能过于剧烈,同时“情绪紧张”、“过度兴奋”都会导致血糖波动。

  三、小瓜子引发大麻烦

  新春佳节,人们欢聚在一起,总爱嗑一些葵花子或南瓜子之类的干果炒货。但是一次性嗑瓜子量太多,瓜子与舌尖部的磨擦加剧,易引起舌尖部肿痛。此外,如一次性嗑瓜子量太多,必然会消耗掉大量唾液和胃液,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导致节日期间或者节日过后消化不良等疾病。而诱人的瓜子香味,又不停地刺激胆囊收缩,也会引发各种腹痛。同时,瓜子等坚果含有的热量和油脂很高,节日期间饮食丰富,很容易造成血脂异常。

  四、麻将诱发多种眼病

  长时间打麻将,会导致长期精神集中、长期用眼、情绪激动,除了容易患上干眼症外,还容易使眼压瞬间升高,导致玻璃体出血,使视神经受压受损,造成青光眼。

  五、餐餐饱食胃抗议

  每年春节期间,医院消化科最多的是急性胃肠炎和消化不良两类病人。急性胃肠炎多因饮食不洁,或吃了冷冻或寒凉食物,再加上熬夜致胃肠虚弱,抵抗力下降,因此容易发病。如果腹痛、腹泻的症状较轻,可以服用保济丸、腹可安、黄连素等家庭常备药物;但如果症状较重,一天腹泻超过3次,要及时就医。

  消化不良多因春节期间美食诱惑,吃得多,运动少造成。如饱胀感,没有胃口,甚至呕吐,腹痛,呕吐物中伴有消化不良的食物,大便臭。此时不妨选用一些针对消化不良的食疗方进行调理。如煲鸡汤、牛腩、羊肉、猪骨的时候放一点白萝卜可以起到消食理气的作用;山楂泡水消食的作用也非常好,尤其是肉食,煮肉时加入30~50克山楂还可以让肉更容易烂,且不油腻。

  六、过节更要重视早餐

  一到节假日,很多人生活作息大乱,晚睡晚起,早中餐或中晚餐合并一起吃,这对胃是很大的影响。过节更要重视吃早餐,一顿丰富的早餐将帮您在一天内对食物有节制力。所以,即使过节因看电视看得晚,早上起得晚,也要注意吃早餐。

  七、老人忙年应有度

  中国人有忙年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啥事都亲力亲为。忙年一定要注意身体,量力而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兴奋都易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发作。另外,春节期间,老年人比平日吃得多,本身消化能力减退,吃多了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在饮食上,要少吃高脂肪的肉类食物,动物内脏也要少吃。少吃盐,盐能使血压增高。肉食可选择鱼肉,鱼肉蛋白易吸收,还能抵抗动脉硬化。多吃蔬菜,多喝水。

  八、药该吃还得吃

  不少人过年有忌讳,认为大年三十或初一吃药不吉利,该常规服的药断了,有点不舒服的还硬扛着,不愿进医院。这样十分不可取,尤其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疾病的复发或恶化。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病、糖尿病等病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

  春节到了,为了各位的身体健康,要特别注意饮食,尤其是肉类食品,抛弃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来源: 99健康网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